首页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科教文卫 农牧新闻 社会民生 综合新闻 本网专题 理论评论 人物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故事财经   
微博
Qzone
“女愚公”闯出新天地
内蒙古新闻网  18-02-23 15:35 打印本页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1月底,一场寒流让贵州南部的麻山地区进入到“凝冻模式”,呵气成雾。

  虽然寒意逼人,但群山环抱中的罗甸县麻怀村却呈现出别样的热闹景象,村民们正干劲十足地搭建着白色塑料大棚。

  “去年试种香菇成功了,今年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在现场查看工程进度的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告诉记者,正在搭建的食用菌大棚有1万平方米,可种30万棒香菇,投产后年销售额预计可达350万元。

  为早日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作为麻怀村的当家人,邓迎香带领村民起早贪黑,凿隧洞、兴产业,让麻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一步步走上了“小康路”。邓迎香,被称为“新时代愚公”。

  建成隧道天地宽

  走在麻怀村的穿村硬化路上,环顾四面,满是高耸的裸露石山。

  一山之隔两重天。由于山高坡陡,麻怀人自小就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头,出村得翻垭口、经悬崖、扶峭壁,需耗费两个多小时。生活物资拉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恍如“世外桃源”。

  “赶乡场卖点儿农产品,清晨4点就得起床,去晚了,蔬菜就蔫了。”麻怀村原党支部书记汪贵才回忆起之前的日子,连连叹气。

  最为困难的还是上学的学童,9点上课,6点必须出发,一天一个来回。“由于路途远而险,村里的孩子都要晚几年上学。”村委会主任邓鹏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说,村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太累了,上课打瞌睡是常事”。

  上世纪90年代初,邓迎香不顾父母反对,沿着崎岖的山路,上一山又下一坡,嫁到了麻怀村。

  “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陡峭的广山坡,任谁都不敢做搬走大山的梦。

  1993年,邓迎香3个月大的儿子突发急症,夫妻俩急忙往医院赶,还没翻过山,儿子就停止了呼吸。悲痛欲绝的夫妇俩决定逃离这大山,外出打工。

  1999年,国家实施农网改造,然而大山阻隔,电线杆和变压器无法抬进村里,村民用电的愿望被迫无限期推后。

  一时,麻怀村民急了眼,决定以广山坡半山腰40余米长的溶洞为突破口,掏出一个进出麻怀的隧洞。

  说干就干,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麻怀村民集资1500多元,购置大锤、锄头及蜡烛、煤油等物资,于当年农历冬月初八正式开工。到2001年冬月间,全长216米的隧洞基本打通,虽无法通行交通工具,但已足够把电线杆抬进村里,村民出村的时间由两小时缩短至15分钟。

  此后,麻怀村民又多次施工拓宽隧洞。到2004年初,隧洞已能勉强通过摩托车和马车。从此,麻怀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山间的新房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一年,在外饱经风霜的邓迎香也回到了麻怀。

  2010年国庆假期,邓迎香的女儿李琼出嫁。适逢雨天,隧洞里淌着没膝深的泥水。身披婚纱的李琼不得不脱下皮鞋,换上塑料拖鞋,挽着新郎在低矮的隧洞里踉跄前行,几次差点跌倒,婚纱上沾满了泥水。

  送女儿出了洞口,看着一身狼狈的女儿女婿,已经担任村干部的邓迎香决心把隧洞拓宽拓高,“像真正的隧道一样,能过汽车”。

  回到家,邓迎香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李德龙,得到一句“你疯啦”的回应。与村民开会商量,50多人七嘴八舌地足足吵了4个小时,最终还是没有结果。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邓迎香见无人支持,于2010年冬月,独自一人走进洞内,抡开了铁锤,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她的执著感动了自己的丈夫和村民,全村人再次走上拓宽隧洞的工地。

  资金缺乏、炸药不足,致使隧洞拓展工程一度搁浅。邓迎香放下铁锤,四处“化缘”,最终县环保局资助了3万元,让她又看到了希望。

  有人质疑3万元能否拓宽隧道,邓迎香不服气地说:“有3万元钱要干,没3万元钱也要干!”她和村民用7800元买来拖拉机,又用余下的钱购置炸药、雷管等材料,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就这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邓迎香带领全村的村民终于在2011年夏天,基本完成麻怀隧道的主体工程,宽度增加到3.9米至5米,高度增加到3.5米至5米,能通过5吨重的小货车。

  2014年底,罗甸县交通部门整合资金180多万元,对麻怀隧道做了加固维修,并硬化了村公路。

  便捷平坦的水泥路,圆了深山里村民世世代代通达村外的梦想。麻怀村以及邻近田坝、甲哨等6个村民组、数千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麻怀村脱贫奔小康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麻怀隧道自动工以来,共燃烧蜡烛2300多支、煤油100公斤,村民投工5800多个,凿出炮眼2000多个,挖出砂石约1.5万立方米。

  发展产业促脱贫

  尽管隧道通了,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大多数人仍然在贫困线边缘生活,外出务工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013年,邓迎香当选麻怀村委会主任,2016年10月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麻怀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落在了邓迎香这个外来媳妇的肩上。

  “带动村民脱贫增收,是我这个当家人的头等大事。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上任之初的邓迎香,决心带领全体村民摸索一条脱贫致富路。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邓迎香四处考察,寻找适合麻怀的产业项目。先后与人合作试种铁皮石斛,制定出养殖肉牛、绿壳蛋鸡,种植中药材、果蔬的产业发展规划。

  凭着在村民中的威望和入情入理的沟通,邓迎香说动了几个村里的“能人”,拿出手头积蓄,办起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她还鼓励村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拿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在邓迎香的动员下,纷纷回乡创业。

  此前一直在福建务工的袁端生,2016年回麻怀村过春节。邓迎香知道后多次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谈变化,最终说动了袁端生回乡创业。“看到邓大姐的干劲,我对回乡发展充满信心。”如今,袁端生已养了100多头黑毛猪。

  在邓迎香带领下,麻怀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变。不仅退出了贫困村行列,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约8200元,不少村民还购买了农用车、面包车,甚至开上了轿车,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房,村里也有了文化活动场所。

  “二次创业”奔小康

  去年8月底,麻怀村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合作成立了贵州迎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设若干分公司和农业经营实体,以“1+N”的控股方式,打造集种植、养殖、餐饮服务、励志培训、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

  2017年10月份,邓迎香作为党代表出席了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她看到了麻怀村发展的新机遇。

  2017年10月27日一早,刚刚回到麻怀村的邓迎香就和村民们分享了自己从北京带回来的“好消息”——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美好蓝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邓迎香至今还很激动,“这些鼓舞人心的目标,把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邓迎香一边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一边和村干部一道谋划麻怀村未来的发展规划。

  “麻怀村虽然退出了贫困村行列,但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邓迎香带领全村群众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充分依托优势资源,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奔小康”的目标,大力实施“田土种稻菜、林下栽菌菇、圈里喂猪牛、庭院建果园、农家办旅游”等增收富民工程,力争到2020年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目前,一批事关麻怀村长远发展的大项目正陆续上马:30万羽鹌鹑圈舍已经建好,鹌鹑苗已上架,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年利润80万元,解决20人的长年务工,村集体每年可实现分红20万元;100头肉牛养殖场圈舍已经建好,开春进牛,村集体可增收7.7万元,每户实现分红增收2000元……如今,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正稳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责任编辑 郭惠超]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小记者体验中外文化
共话未来
了解皮影戏
揭秘公交点钞员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李纪恒主持
• 科右中旗首部电影《奔腾岁月》顺利杀青
• 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布小林见证签约
• 十届自治区党委第五轮巡视向41个旗县(市、区)反馈巡视情况
• 第二届内蒙古国际能源大会闭幕 布小林出席
• “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日前在京启动 内蒙古4座城市入围
• 李纪恒: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推动河湖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
专题推荐
【专题】领航新征程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2018年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