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一粒麦子,在巴彦淖尔的华丽转身!
内蒙古新闻网  19-09-04 21:3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又到了每年最热的季节,

  九曲浩荡黄河的几字弯北,

  阴山南,

  在丰饶富庶的河套平原上,

  塞外开阔的暖风,

  把麦子吹熟了。

  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

  它像奋斗中的人一样,

  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麦子在河套文化的发源地巴彦淖尔,

  生根发芽、开花灌浆

  大漠鲜亮的阳光抚育它成长,

  黄河之水滋养其身。

  麦子熟了,

  它在这片沃土上,

  造就绚烂多彩的饮食风貌,

  将浓郁的香气和温暖,

  带进世人的生命,

  实现最华丽的转身。

  离开大地开启“明星”之旅

  成熟的麦子离开了大地,

在位于举世闻名的河套平原和乌拉特草原上,成为最闪亮的“明星”。

  经过筛选、风选、去石机、精选、打麦机、

着水……打包、入库…一系列的加工打磨,

饱满的麦粒成了雪白的面粉,细腻光滑。

河套硬质小麦经加工生产而出的面粉雪白、细腻。
一粒麦子,带动面粉加工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内蒙古恒丰集团、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

一家家优秀企业,生产出一种又一种优质的面粉品牌。

  一粒麦子带来产业升级

小有名气的麦子却并未停止“奋斗”的步伐。

雪白的面粉经过揉、压、延、抻、选等多道工序,“河套”牌手拉面色脱颖而。

色泽亮黄、筋道耐煮、爽滑耐泡、口感软弹、筋而不硬,

是制作汤面、拌面、炒面、火锅面等面条类食品理想之选。

  “从小”生长在河套地区的麦子,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给予了它“强健”的筋骨。

筋度高就它与生具来的特点,是它“变身”优质手拉面最大的优势。

  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

就是依托河套优质小麦和自主研发的石碾冷制粉专利工艺两大优势,

推行河套优质小麦精深加工及全产业链运作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从种子的筛选、田间管护、仓储加工、产品销售52道品控环节的可追溯,

确保了小麦原料、面粉及面制品的安全、健康、营养。

  精心“装扮”开启环球之旅

  华丽转身的麦子,经过精心“装扮”,开启了环球之旅。

巴彦淖尔每年有10万吨优质小麦原粮销往国内各地,

有29.131万吨本地加工生产的优质面粉畅销国内18个省市区和远销日本、

蒙古、越南、俄罗斯及独联体等国家。

  晶莹剔透“变身”面精

  你以为麦子的“本事”就这些吗?那就大错特错了!

  退去金黄的“外衣”,麦香四溢,雪白的面粉带“火”了这片大地。

麦子化身美食,回馈勤劳的人们。

一转身,一碗晶莹剔透的面精就摆在了你的面前。

在巴彦淖尔,这是一道地方特色小吃,

面精又叫"酿皮",是用面粉做的凉食佳品。

巴盟面筋由产自河套地区精选雪花粉,

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正宗的巴盟面筋,入口爽滑的同时带有韧性,

咬下去却又是韧中有脆。

面筋富含麦胶蛋白、卖谷蛋白、钙、磷、铁等成分,

西贝创新采用食用橄榄油拌制,

取其味道鲜美和天然抗氧化成分,更宜健康。

是不是没有巴盟的麦子,就诞生不了巴盟酿皮?

一山一水间的河套平原上,

麦子沾染了巴盟人的豪爽和大气,

长的腰身挺括,粒粒饱满。

用它加工出来的面粉,和着巴盟人骨子里的厚道,

于一和、一揉、一洗、一蒸、一切、一拌后,端给你,便是一碗家的感觉。

  经得起焖煮与蔬菜结伴“化身”焖面

  经得起冰冷的洗礼,更有耐得住热浪的焖煮。

当麦子与蔬菜成为好友,一锅香味四溢的焖面出锅。

  焖面始自于此,是巴彦淖尔人们最喜欢吃的面食之一。

在这里,家家都爱吃焖面,更会做焖面。

尽管现在焖面在全国各地都已小有名所,

各种各样的焖面更是层出不穷,但是最好吃的焖面只在巴彦淖尔。

顾名思义,焖面的名字道出了它的做法,

可一个简单的“焖”字是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它的特色的。

焖面这种做法其初衷是因为在这里居住的人们生活的艰苦,

焖面充当了主食和菜肴“合二为一”的角色,

这样,既省去了做饭的时间,又节省了菜肴的用料。

焖面用排骨豆角或猪肉芹菜、干豆角排骨、排骨酸菜焖面最佳,香而不腻,回味无穷。

  与糖结合“转身”之旅再次升级

  麦子与糖的完美结合,让它的“转身”之旅再次升级。

这个甜蜜的组成蜕变成让人爱不释手的糖麻叶。

  糖麻叶是一道很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糖麻叶吃起来酥酥脆脆的,

而且可以长时间存放,是休闲娱乐时最好的零食了,

糖麻叶的口味也很多,制作的时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

  其实,严格来说,麻叶有两种,一种是炸制出来,松软可口的,

是很多人的早餐,跟油条的做法是一样的,另一种就是炸透彻的,

吃起来酥脆可口,而且不容易变质,只要不潮湿,保存期很长。

  可带去异乡的家乡美食

  在巴彦淖尔,到处是麦子的好朋友。

这不,今天它与熏肉“偶遇”了。

看,餐桌上的肉焙子就是它们完美的组合。

 

  一个肉焙子加一碗可口的粉条豆腐汤,一顿可口的早餐就OK了。

熏肉和白焙子一起互为衬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这夹的满满当当、满口留香的肉焙子,体现着巴彦淖尔人的厚道与实在,

有人甚至为远在千里外的亲朋好友带去肉焙子,把家乡味道带去异地他乡。

  神奇的麦子,

  在巴彦淖尔平原不断行走,

  又在这片土地上,

  生根发芽、碰撞交融,

  巴彦淖尔人的一双双巧手

  又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八百里河套傍着黄河这湾福水,

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富庶之地。

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在这里聚集、

融合、传承、积淀,形成了巴彦淖尔人“开放、进取、厚重、大气、包容、诚信”的特质,

也孕育了独具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特色的河套饮食文化。

  内蒙古日报社

  元青花工作室

  总策划:白喜辉

  策划:魏那

    监制:江新辉 刘春

  文案:王黎

   配音:苗旭


[责任编辑: 赵静]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