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团结奋斗 奋力描绘锡林郭勒 富裕文明美丽幸福新画卷
内蒙古新闻网  19-09-26 17:5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

  心中的绿色大海一样辽阔——锡林郭勒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盛夏草原如绿毯

  多伦县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基地

  金秋草原

  人间仙境

  草原花海

  水草丰美

  姑娘湖生态美景

  浑善达克腹地生机盎然

  锡林郭勒各族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草原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接续奋斗,再谱新篇。

  “锡林郭勒大草原,我心中的绿色。锡林郭勒大草原,大海一样辽阔……”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草原歌曲,唱出了多少草原子女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这也是锡林郭勒草原最真实的写照。绿色是锡林郭勒草原最亮丽的底色,也是这片辽阔草原最耀眼的名片。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部分,可利用草原面积占全区的26.5%,分布的草地类型和植被种类最为齐全,最南端距首都北京仅180公里,平均海拔比北京高近1000米,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近年来,锡林郭勒各族人民始终牢记嘱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草原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坚决的态度‘护绿’,用最科学的方式‘用绿’,用最严密的制度‘管绿’,持之以恒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盟委书记罗虎在的一席话,道出百万锡林郭勒草原人民保护好草原生态的决心和信心。

  用最坚决的态度“护绿”:

  在祖国北疆构筑万里绿色长城

  1950年,锡林郭勒盟在太仆寺旗宝昌镇建起了第一个国有苗圃,人工栽下第一棵小树苗,当年育苗215亩,开启了在沙化土地植树造林的历史。

  69年后的今天,锡林郭勒盟以100万亩樟子松造林、100万亩沙地榆复壮建设、100万亩人工灌木柳建设、100万亩水源涵养林建设、100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00万亩重度沙化区综合治理等6个100万亩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林业建设,让祖国北疆变得更加多绿色。

  初秋季节,登上锡盟6个100万亩工程实施地之一——宝格达山顶眺望远处,漫山遍野的樟子松昂首挺立,别有一番景致。

  “这是我们林场自1958年建场以来,实施的最大一次造林工程。从2012年启动实施该工程以来,5年间累计投资1.82亿元,完成人工造林30.89万亩,再造了一个宝格达山。今年将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进一步实现水清、草绿、天蓝、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宝格达山林场负责人满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乌拉盖河源头宝格达山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是锡林郭勒盟扎实推进生态保护重点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锡盟充分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结合实际,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相继组织实施了浑善达克和乌珠穆沁两大沙地综合治理、水系湿地保护治理、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矿区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规范管理三年行动,加快推进锡林河30公里生态景观带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除国家生态补奖资金外,锡盟投入草原生态保护资金39.58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与新世纪前10年平均值相比,近5年,锡林郭勒草原植被盖度平均值提高3.8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4%。防止沙地向南扩散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长421公里、宽1——10公里的锁边防护林体系和防止沙地向北部草原地区扩散的长445.3公里横跨8个旗县的防护带已形成;沙地内部人工草地面积比例从不足9.3%上升到29.56%;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由2000年的1768万亩减少到目前的710万亩,沙地局部地段植被开始恢复。

  用最科学的方式“用绿”:

  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阿巴嘎旗巴彦德力格尔嘎查牧民巴亚斯古楞于2017年处理了1000多只羊,从吉林省购进了100多头优质西门塔尔牛,走上了“减羊增牛”之路。他说:“从事畜牧业生产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算好生态账,生态好了,才能持续发展。”

  像巴亚斯古楞一样,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已经成为锡盟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人人呵护绿色、保护生态,力量汇集起来就是“绿色海洋”。近年来,该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决摈弃以牺牲草原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寻找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最佳结合点,用最科学的方式“用绿”,提出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发展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业三大产业的思路,坚决向绿色要GDP,坚决向绿色要未来。

  该盟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全盟2.7亿亩草场纳入补奖政策范围,划定草畜平衡区2.2亿亩、禁牧区0.5亿亩,科学核定适宜载畜量,实行责任落实与资金发放相挂钩机制,配套推进农区禁牧、沙地禁羊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多年来的超载过牧问题得到遏制。特别是近两年,全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连续呈现负增长,总规模较2000年减少326万头只,控制在适宜的载畜量范围内。盟级财政每年安排3500万元,以每亩补助30-65元的标准,对4个重要生态功能区试点实行特殊保护措施,还从去年开始每年投入1.68亿元,在草畜平衡区全面推行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措施,促进草原休养生息、科学利用。同时,强化打草场保护管理,有效遏制了商业化掠夺性经营,2017年以来实现了粮经作物“零”种植的目标。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锡盟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着力推动绿色发展。遵循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合理有序的开发原则,转变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立足于近1.8亿吨核准煤炭产能,建成至山东济南、江苏泰州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配套的1458万千瓦火电项目全部采用世界领先的超超临界技术,同步实施700万千瓦风电项目,加快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文化旅游业方面,锡林郭勒盟充分利用草原生态和独特民族文化的优势,遵循“核心突破、多点提升、配套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规划建设“千里草原风景大道”,以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锡林郭勒游客中心等重点文旅项目为支撑,加快推动多伦县、正蓝旗、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和二连浩特市等重要节点建设,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使锡林郭勒文化旅游业在“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中更加熠熠生辉。

  用最严密的制度“管绿”: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15年,锡林郭勒盟在全区率先成立生态保护专门机构——盟生态保护委员会,赋予其生态保护建设组织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管理、规范生态资源征占用、开展综合执法等工作职能。

  生态委员会成立后,实行征占用生态资源预审管理制度。当年4月,2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和巴彦宝力格煤矿由于处在生态红线内而被叫停。“当发展和生态发生冲突时,我们下定了决心,绝不要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GDP。如今,这个理念不仅仅是我们职能部门的职责,更是全盟上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共识。”时任锡盟生态委员会副主任的乌日根巴雅尔这样说。

  今年,在机构改革中,锡盟进一步理顺并强化管理职能,整合林业局、生态委员会和农牧业局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相关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职责,组建了盟林业和草原局,旗县市也均组建了林业和草原局,在所有苏木乡镇设立草原生态综合执法中队,构建起条块结合、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生态实体资源由分部门管理模式转为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在持续实施生态重点工程的同时,锡林郭勒盟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立足本地实际,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盟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四个层面设计,进一步完善保护草原生态制度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利用建设,促进全盟草原生态持续好转的实施意见》《征占用生态资源审查办法(试行)》《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天然打草场轮刈保护制度》等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92个政策性文件,将62%的区域面积划入保护范围,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等重要生态资源区全部纳入红线管控。

  与此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格落实草畜平衡、休牧轮牧禁牧等制度,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六个百万亩”造林基地、浑善达克200万亩规模化林场、水源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强化草原生态执法监管,建立林业、生态、环保、水利、农牧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综合执法机制,实行常态化执法检查,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并在全区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期考核制度,对旗县市(区)和责任单位实施评分制考核。

  盟委书记罗虎表示:今后,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各项工作总的遵循,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推动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步入法治化轨道,齐心协力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做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锡林郭勒日报》记者 巴雅尔图)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转型升级天宽地阔——锡林郭勒盟主攻三大产业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纪实

  清洁能源企业

  乌兰牧骑演出

  乌兰五台景区

  优质种公羊评比

  优质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

  草原赛马

  旅游专列驶进锡林郭勒草原

  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

  几年来,“减羊增牛”战略全面实施、顺利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取得新成果;蒙能、京能电厂建成投运,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锡林河生态景观带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扎实推进……三大产业如同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拉动锡林郭勒盟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锡林郭勒来讲,发展是主题,生态是生命。

  如何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协调推进,是锡盟高质量绿色发展难以回避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攻现代畜牧业、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几年来,“减羊增牛”战略顺利实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取得新成果;蒙能、京能电厂建成投运,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锡林河生态景观带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扎实推进……三大产业如同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拉动着锡林郭勒盟的高质量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三个转变”引领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从“大起来”到“强起来”

  立足18万平方公里的优质天然草场,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是锡林郭勒盟发展畜牧业必须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重在推动畜牧业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加工由简单屠宰分割向精深加工转变、畜产品销售市场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三个转变”上下功夫,迎来“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变革,扎实推进着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前些年,针对价格大幅变动的肉食品市场,锡盟因地制宜实施“减羊增牛”战略,通过调整畜牧业结构,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三牧”政策措施,坚决把天然草场超载过牧的牲畜规模减下来。

  王宝山在他生活的正镶白旗伊和淖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里率先处理了全部山羊,自筹加低息贷款购进了20头西门塔尔牛,开始了养畜道路上的“二次革命”。减羊去库存、增牛补短板让王宝山的收入节节攀升。

  在“减羊增牛”战略的带动下,近两年,锡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连续呈现负增长,总规模较2000年减少326万头只,控制在适宜的载畜量范围内。仅在2018年,锡盟引进优质良种肉牛5万头,全盟肉牛良改率达到98%以上,连续多年的“一羊独大”局面彻底成为过去时。

  在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锡林郭勒盟通过对畜产品加工行业整合提升,治理“散乱污”企业,淘汰了一批低端落后产能,引进和培育了大庄园、华润、额尔敦等龙头企业,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通过扶持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对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整合提升,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切实解决了畜产品加工行业产品低端、效益低下的问题,引领带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目前,锡盟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精细分割率达到65%以上,形成了以冷鲜分割肉为主的3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锡盟在畜牧业品牌打造上狠下功夫。“锡林郭勒羊肉”入选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18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影响力品牌”称号;正蓝旗顺鑫鑫源牧业被指定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牛羊肉供应商;苏尼特右旗羊羊牧业成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唯一羊肉指定供应商;锡林浩特市中蕴马产业研发的马奶酸菌饮品和能量饮品成功上市,填补了自治区马产品工业化量产的空白。

  “三个基地”让黑金“绿”起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锡林郭勒盟资源富集,褐煤储量居全国地市级首位,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点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基地,对于保障华北、华东、东北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该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决摒弃简单的“挖煤卖煤”传统路径依赖,围绕自治区规划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着力在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输出基地、褐煤高质转化示范基地“三个基地”上做文章、谋突破,努力实现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4年11月4日,备受瞩目的锡盟至山东济南1000千伏特高压外送通道开工建设,拉开了该盟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的序幕。2018年10月20日,与之配套的电源点项目之一——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首台机组并网成功;今年1月24日,京能(锡林郭勒)发电有限公司二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两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通过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通道向京冀鲁苏地区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把清洁能源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经济,让黑金“绿”起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目前,两条特高压电力通道已经建成,与之相配套的电源点京能、蒙能并网发电,华润电厂分布试运,大唐、北方、神华电厂全面建设。

  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内蒙古锡盟煤电基地后续配套电源建设规划有关事宜的复函》文件,标志着锡盟——山东、锡盟——江苏泰州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配套电源点全部获批,结合批复捆绑送出的7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总送电规模达到了2458万千瓦,资源就地转化水平显著提高,锡盟清洁能源基地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有力推动了锡盟能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步伐。

  据悉,到今年底,锡盟火电装机规模将突破1100万千瓦。未来3年,锡盟实施火电装机倍增计划,到2022年将突破2000万千瓦。目前,锡盟新能源装机规模400多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盟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1100万千瓦。

  与此同时,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工艺突破,锡盟实施的国内首个以褐煤为原料生产煤制烯烃产品的大唐多伦煤化工项目,已实现稳产运行。锡盟还充分发挥褐煤腐植酸含量高、氢含量高这两大优势,积极探索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目前,依托锡林浩特胜利煤田实施的褐煤制取腐植酸试验项目正在顺利推进;褐煤地下制氢试验示范项目已在东乌珠穆沁旗签约落地。

  “三个突出”文化旅游有机交融,辽阔草原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踏步迈进

  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区面积最大、距离京津冀旅游客源市场最近的天然草原,独特的民俗风情、蒙元文化和自然景观在内蒙古高原上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为目标,突出草原底色、文化亮色、口岸特色,打造全域旅游、丰富旅游内涵、发展跨境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十三五”以来,锡林郭勒草原累计实施旅游重点项目30余项,完成投资50多亿元。2018年,全盟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亿元。

  2019年盛夏,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以其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一首首响彻蓝天绿野的锡林颂歌,一次次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朋。

  5月19日,以“辽阔草原锡林颂歌”为主题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锡林郭勒那达慕启动仪式暨2019“中国旅游日”锡林郭勒主题活动在锡林浩特拉开了帷幕,5大篇章、15个主题、80余项单项活动陆续登场,在打造独具魅力的锡林郭勒那达慕品牌的同时,锡林郭勒草原儿女以其特殊的方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辽阔的锡林郭勒草原,尽显壮美画卷。近年来,全盟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外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的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努力培育新业态、新动能、新增长极,在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同时,日益繁荣的文化旅游业也助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元上都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获评国家级旅游标准化示范点;多伦县多伦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锡盟4A级旅游景区已达到9家,比“十三五”初期增长了两倍之多。

  按照“做优草原、做实文化”的思路、遵循“宜融则融、应融尽融”的理念,该盟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充分挖掘锡林郭勒独特的草原文化、蒙元文化和马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上深度融合,加快了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度假型的转变。

  近年来,该盟重点规划建设了全长600多公里的锡林郭勒千里草原风景大道,串联了全盟7个旗县32个景区景点的线性旅游产品,基本涵盖了锡林郭勒草原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景区。同时,围绕“元上都”、“中国马都”和“乌兰牧骑”等独特品牌,积极培育高品质、有创意、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推出四季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成为锡林郭勒旅游最核心、最鲜活、最具吸引力的要素。同时,依托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口岸,推出多条跨境旅游线路,与蒙俄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茶叶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通蒙俄有关地区的旅游专列、包机,推动跨境旅游长足发展。

  在三大产业的有力带动下,一个富裕文明美丽幸福的锡林郭勒在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熠熠生辉。

(记者 巴依斯古楞 《锡林郭勒日报》记者 王大为)

  二连浩特: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

  即将通过国门的中欧班列蔺俊摄

  旅游专列抵达二连浩特李晓英摄

  口岸各族儿女在国门下宣誓丁立群摄

  国门下誓言“祖国你好”陈海洋摄

  中蒙两国小学生共同庆祝中蒙建交70周年。曹艳艳摄

  民族特色博览会场,市民选购忙李晓英摄

  二连浩特市恐龙综合博物馆蔺俊摄

  特色鲜明的二连浩特市地标蔺俊摄

  “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9月的二连浩特口岸,红旗猎猎,歌声回荡。

  从“万里茶道”上的小小驿站到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北大门的二连浩特口岸书写了一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乐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二连浩特口岸成为我国“一带一路”与蒙古国“草原之路”的交会对接点,这座北国边陲的明珠城市,更是焕发出了熠熠华彩。

  在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进程中,二连浩特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向中国北方最好的国际化口岸城市阔步前行。

  一座火车上拉来繁荣发展的年轻城市

  翻开二连浩特的历史,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56年1月3日,在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主持下,中蒙俄铁路正式贯通;1986年3月,自治区批准二连浩特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2014年6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

  在大部分二连人看来,二连浩特的巨变就是从1992年开始的。当年,全面开放后,中蒙之间贸易往来逐渐频繁。

  2003年,为提高二连口岸站吞吐、换装、通关能力,国家发改委批准二连站扩能改造工程计划,机械换装区增加门式起重机6台,接运能力1000万吨,换装能力1640万吨。2012年二连站成为第一个口岸核心能力达到世界卫生标准的铁路口岸站;201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二连站迎来新机遇,当年进出口货运量实现897万吨;2017年,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000万吨,迈入千万吨级口岸。

  时至今日,二连浩特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把握黄金机遇,高度重视中欧班列品牌建设,努力提升中欧班列通关速度,口岸联检联运部门实行专人、专岗预约通关、手续优先办理和限时办结工作机制,铁路部门在第一时间编组发车。

  自2013年中欧班列过境口岸以来,开行路线由2条增加至24条,2017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75列,到2018年底,二连口岸运行中欧班列达到1052列,同比增长80%。其中,实现进出境双向开行的中欧班列为郑州——德国汉堡、长沙——莫斯科、重庆——波兰马拉舍维奇、乌兰察布——俄罗斯沃尔西诺、厦门——俄罗斯沃尔西诺、天津——俄罗斯霍夫里诺、成都——波兰罗兹等;单向开行的有苏州、武汉、中卫、合肥、威海、上海和乌海等地始发的中欧班列。出口货物主要包括轮胎、文体用品、工艺品机械零件、笔记本电脑及配件、机械设备、日用品及小家电等,进口货物主要包括汽车配件、轮胎、机械设备、钢板、板材、家具日用品等。

  中欧班列的成功运营,使二连口岸与蒙古国、俄罗斯沿线地区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实现中欧班列的快速通关、快速验放。该市多次协调组织蒙古国交通运输部和乌兰巴托铁路局赴郑州、武汉、重庆、长沙等中欧班列始发地沟通对接,帮助企业协调优化中欧班列在蒙古国境内的运行时间、口岸通关、铁路运费等方面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中欧班列通道的综合竞争力。

  搭乘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快车,二连浩特这座火车上拉来的年轻城市,也在火车上书写着高速发展的篇章。

  一座功能完备、活力四射的对蒙最大国际性陆路口岸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二连浩特在向北开放中的重要地位,二连浩特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连浩特始终坚持在“边”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在内联上求发展,已同蒙古国乌兰巴托市、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及俄罗斯的乌兰乌德市、图瓦共和国克孜勒市等18个地区和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统计显示,2018年,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货物贸易累计完成1656万吨,对外贸易额完成237亿元,比1993年增长23倍和13倍,承担了蒙古国65%的生产资料和80%的生活资料进口量。

  在口岸设施方面,近年来,二连浩特市累计投入近30多亿元,完善口岸的道路、航空以及海关、边检查验设施,并推动扎门乌德市公路和铁路口岸设施、仓储物流园区的同步提升改造,实现中蒙双方铁路、海关、边检等部门的即时互动,在设施联通的基础上实现了大通关。

  如今,俄蒙铁路运输能力达到1600万吨,集二线设计能力700万吨,实际运输能力已达1200万吨。公路口岸实现了进出口分流,年过货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2018年出入境人员达到225万人次。航空口岸已开通至北京、呼和浩特、通辽等多条国内航线和乌兰巴托、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等国际航线,2018年航空吞吐量20.5万人次。在加强通关硬件建设的同时,二连浩特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通关效率。2019年1至7月,二连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41.27小时,较同期全国海关快2.71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88小时,较同期全国海关快3.67小时。提前实现了海关总署的标准,人员和车辆通关平均用时1分钟、2分钟。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二连浩特是中通道的“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为此,二连浩特在向北开放中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推动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及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粮油、纸浆、矿产、木材、煤炭等大宗产品进口口岸,是国家粮食、肉类、饲草、活畜指定进口口岸。

  党的十八大以来,二连浩特围绕“中华北门、茶叶之路、千年驿站、恐龙故里”等旅游形象定位,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边境特色文化旅游业,口岸旅游品牌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二连浩特加强与盟市间旅游合作,与乌兰察布等盟市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整合“中国乳都”呼和浩特、“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和“恐龙之乡”二连浩特等地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开行“口岸号”旅游专列,多地联合开展旅游宣介推广活动,实现互送团队、共享客源。2018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2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3.1亿元。

  一座正在打造、轮廓已现的中国北方一流口岸城市

  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国际性陆路口岸。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二连浩特着力在战略定位、合作机制、发展平台、设施联通等方面下功夫,在切实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同俄罗斯、蒙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二连浩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实现蒙俄重要能源资源与中国巨大市场对接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二连浩特先后建成了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等中蒙经贸合作平台。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蒙古国大呼拉尔演讲时提出“要建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历经5年的谈判,今年6月4日,中蒙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协议,双方共同建设总面积18.03平方公里的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这也是我国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向北开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同时也为二连浩特市的腾飞发展又提供了一个强力引擎。

  锡林郭勒盟委委员、二连浩特市委书记鞠树文说,今后,二连浩特将科学划分中蒙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功能与产业布局,实现“三区”错位、协调、互补发展,倾力打造好口岸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二连浩特已经站在全国、全区向北开放的最前沿。谈到二连浩特的未来,鞠树文书记给出的答案是,努力建成中国北方一流口岸城市,努力实现口岸高质量发展。

  为此,二连浩特将通过公铁联运、集装箱运输、优化货物通关流程等措施,发挥公路、铁路国际口岸优势,坚定不移地做大过货量。坚持使过境货物“快起来、留下来、用上来”,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型落地加工业,积极推进建设百万吨粮油加工基地、百万只活羊进口加工基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努力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酒肉穿肠过”问题,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中通道的区位优势,使二连浩特成为接续承运蒙俄大宗物品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该市将紧紧抓住乌兰察布—二连浩特获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机遇,抓紧完成208国道一改高、331线二连浩特到满都拉、“三区”联接线等公路建设,推动国际航空口岸获批,积极推动集二线铁路电气化改造、乌兰乌德—乌兰巴托—扎门乌德铁路改造、蒙方境内重载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

  二连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平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改善互联互通条件,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把每一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早日将我市建设成为中国北方一流口岸城市。”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我们有理由相信,二连浩特这座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乘着国家向北开放的东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将会散发出更加绚丽迷人的光芒……

(记者 巴依斯古楞 《二连浩特报》记者 贺雪花)


[责任编辑: 王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