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双轮驱动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70年春华秋实,“草原钢城”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书写出辉煌的篇章。步入新时代,老工业基地深植创新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正由量大走向质强。
“大国重器”层出不穷
这里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坦克战车、第一门火炮、第一枚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燃料,这里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名。
70年春华秋实,伴随科技创新的步伐,一批批重点项目落地,“包头制造”厚积薄发。
1989年末,在中国兵器集团最大的军转民项目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改造工程,首台国产奔驰重卡下线,填补了我国现代化重型载重汽车空白。
2009年7月13日,北重集团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挤压出第一根厚壁无缝钢管,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预示着我国高端材料成型技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包头晶澳3吉瓦晶硅项目部分投产。
2016年12月8日,包钢集团稀土钢板材冷轧生产线全面投产,结束了包头乃至西北地区不能生产高附加值高端汽车用板和家电用板的历史。作为全球最大的钢轨生产企业,从2007年生产出第一根高铁钢轨到2018年底,包钢共生产百米高铁钢轨260多万吨,折合铁路里程1万余公里,满足了国内约1/3的高铁钢轨需求。
2017年6月16日,国内首条AP1000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在中核北方正式生产,成为三代核电技术实现国产化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标志事件。之后,全球首条具有四代核电技术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也在该公司投入使用。
大国重器层出,见证着包头市脚踏实地走科技创新之路的信念和执着,包头连续8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包头市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阿特斯阳光能源技术人员正在对光伏发电材料进行检测。
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引擎,包头制定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创新包头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了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和引导奖励资金、应用研发资金,培育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首台110吨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成功下线,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涉足矿用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国家;大功率AT变速箱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新型反恐防爆车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该装备领域的空白;永磁电机、环保着色剂、磁制冷、轴承钢等稀土领域的一大批科研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如今,包头市聚集了自治区40%的专业技术人才、60%的工程技术人员,拥有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6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9家、创新型企业124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3个、院士工作站46家,万人发明专利4.6件。卢仁峰、宋殿琛、张学海、郑贵有、戎鹏强等大国工匠成为技术工人的中流砥柱。
北方股份无人驾驶矿用车样车。
“企地融合”一盘好棋
目前,包头市有中央、自治区驻包企业34户,如何让这些拥有雄厚基础的企业与地方经济有效融合,协同发展,走上高端、智能和绿色发展道路?
包头市始终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立足驻市国有企业集聚的优势,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探索建立了“企地融合”发展新机制,实施了重点产业链招商“链长制”、重点产业“群长制”两个机制,搭建了产业协作、产品购销、信息通信、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银企对接六大平台,制定了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稀土产业、智能制造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稀土十条”“科技十条”“园区十条”“人才十条”等政策措施,协同推进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近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优质钢、特种钢比重达到90%,电解铝就地转化率达到80%,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占比由32.7%提高到51.1%,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加速迈进。
工道风行智能假肢的工程师正在测试产品。
在北方股份,国内首台110吨NTE120AT无人驾驶电动轮矿车成功下线,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后第三个涉足矿用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国家。建成全国首个投入运行的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2018年,全市604台(套)数控设备实现局域网联网,云平台完成实际业务额3.3亿元。“北奔车联网平台”正在形成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制造业转型服务新业态。
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笔,包头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绿色答卷。2015年,包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一,全市41户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企业)达到11个,数量和发展规模列自治区首位。加快建设工业能耗智慧监管平台,2019年底前将100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纳入平台管理。2018年,包头装备园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占自治区的一半。
华锐风电科技风电机生产中。
“挖土卖土”一去不返
这是一个“稀土之光”点亮的城市——
从84年前何作霖向世界宣告白云鄂博矿物中存在稀土矿物开始,这里便头顶“宝山”的光环,名扬海内外。
新中国的成立,让沉睡已久的稀土矿物有了“明珠出土”的机会。一个产业、三代人的努力;上百项稀土产业工程、千余项次的稀土技术研发,数万个时日的砥砺前行,包头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稀土之都”。
新的历史方位下,包头又面临新的挑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2018、2019年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以及今年7月在内蒙古考察时,均对稀土产业发展提出要求、寄予期望。
临大势,勇担当。包头市将习近平总书记要转变‘挖土卖土’依靠资源发展传统模式的嘱托转化为生动实践,稀土产业革故鼎新,灿若朝阳。
2018年,包头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提高到75%,包头从单纯的稀土原料基地成为全国三大稀土新材料基地之一,“挖土卖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成过去。
从并跑到领跑,全国惟一以稀土冠名的国家级稀土高新区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主衔领舞,正全力锻造稀土产业发展“金链条”,逐步缩小稀土原材料企业比例,精心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企业和终端应用企业,使稀土产业的价值链由“低杠”翻上“高杠”,实现了原料从卖出白菜价到如今以“稀”为贵的转变。
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
困境破局,全面起势。如今,稀土高新区100多家稀土企业中,稀土新材料企业占比达到63.2%,稀土终端应用企业占比达到29.5%。稀土环保脱硝催化剂、着色剂、镍氢动力电池、移动磁共振诊疗车等多个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新时代下,包头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破题开局,形成了从采选矿、冶炼、深加工、稀土功能材料到稀土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最大的稀土原材料供应、功能材料生产加工和研发应用基地,已具备年产21万吨稀土精矿、5.6万吨永磁、2.3万吨抛光、1.1万吨储氢、4万吨催化助剂和180万吨稀土合金的产能。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2018年包头稀土产业逆势而升实现产值176.3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税23.7亿元,同比增长26.7%。
创新引路,科技先行。包头依托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10多家稀土应用研究机构,利用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等4家院士工作站,提高稀土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使稀土资源料成材、材成器、器高端,逐步掌握稀土市场话语权、技术控制权、创新引领权。
稀土企业有了“高新范儿”。包头拥有稀土高新技术企业40余户,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1/4。组织实施近百项稀土产业关键技术开发、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取得发明专利110多项;
晋西车轴精加工生产中。
稀土产业有了话语权。包头稀土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企业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60项,占国家、行业标准总数的60%以上;
稀土产品更具竞争力。稀土精密伺服电机、稀土环保着色剂、稀土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稀土改性高纯氧化铝等2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机遇再次垂青奋斗者,新时代下的包头稀土产业又迎来新利好。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初步勘探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稀土矿中、重稀土总储量预计300万吨,与我国南方七省稀土储量相当。
从过去轻稀土储量居全球第一,再到如今中、重稀土的重大发现,包头“世界稀土之都”的地位更加坚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吕学先包头日报记者郭健张海芳)
包头:钢铁之城 文明幸福生活美
一座城,70年,城乡面貌沧桑巨变。
2018年末,包头市公路总里程达到9169公里,是1950年的42.8倍,行政村油路通畅率达到100%。
一座城,70年,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4平方米提高到39平方米。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技术人员数量分别是1950年的637倍、1031倍、126倍。
包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五连冠,是一座宜居城,更是一座幸福城。
在宜居之城看见幸福
市远寻车辙,尘昏压土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批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怀揣着为祖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企业的梦想来到包头。据第一批建设者讲述,当年他们来到包头的时候,全城只有43盏路灯、63株行道树,街道狭窄,老屋破败。一眼望去,黄沙遍野,朔风扑面,一个典型的塞外边陲小镇。
几度艰苦奋斗,几度励精图治。而今包头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宜业,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4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了“三个组团、带状布局,公园棋布、绿网相连”的现代化城市格局。近年来,包头市先后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华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一项项闪着金光的荣誉,见证着包头城乡建设沧桑巨变。
仲秋时节,步入奥林匹克公园,282米长人工瀑布景观格外吸引眼球。瀑布区域结合木栈桥、游园步道、堤顶路等设施以及南侧7357平方米的人工湖,形成步移景异、收放有致的完整瀑布群景观;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制高点的景观阁造型选用辽代古建筑样式,古朴典雅,登阁即可眺望公园乃至公园周边景色;位于公园景观湖南岸线130米长、2700平方米的沙滩也成为包头市城区内一处玩沙戏水的好去处。
在奥林匹克公园南面是包头市的“城市绿肺”——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作为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赛汗塔拉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草原风光为依托,将现代都市文明有机地融入其中,在充分展示自然之美的同时,实现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愿望。
植入新技术新理念,让城市更宜居。在绿地设计和工程材料选用方面,包头市优先考虑海绵城市技术,为城市宜居添砖加瓦。在兵工路带状公园,建设有两处小型海绵中转站,劳动公园、台地公园设计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奥林匹克公园8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人工湖生态驳岸、下凹式绿地种植等方式的设计选用,都有效地发挥了城市绿地自身的渗透、调蓄、净化能力,有利于推进包头市海绵城市建设。
不论要实现推窗见景,还是出门见绿,包头这座城的城市规划者、建设者们始终将着力点放在改善人居环境上。近年来,包头市全面铺开新都市区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98条,打通断头路80条,“五横八纵”路网基本形成。提升城市品质,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建成百里公交专线和城市绿道,创建景观示范街126条,新建改造地下管网50公里,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9.4公里,入选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半城楼房半城树,满街花香绿油油”。未来,包头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在2020年前实现城镇化率94%的同时,建立“五纵三横”的大生态体系。届时,市区内的五条纵向河流将成为生态廊道,一块横向沿河湿地、一座山脉的两侧将成为生态区域,整个城市被绿色和生机包围。
每天清晨,家住昆区的市民刘先生骑车到20多公里外的东河区上班。距离虽然有点远,但在百里绿道中穿行,他的眼里写满幸福。
在温暖之城感受幸福
有奋斗就有希望,有开拓就有奔头,在推动全社会活力进一步迸发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奋斗者获得感满满。
在包头,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近年来,包头市委、政府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抓就业民生之本,抓教育民生之基,抓社保民生之盾,抓就医民生之急,抓安居民生之要,抓人居环境民生之需,抓扶贫开发民生之重,一项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包头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要求,近3年各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84亿元,1.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89%下降到0.19%,固阳县终于实现脱贫摘帽。
——以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为标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以及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程,让更多人从破败不堪的棚户区搬进时尚现代的花园小区,从跑风漏雨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温暖的新楼房。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大幅降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举措和收入倍增计划,一系列社会保障救助措施,让人们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深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全覆盖,2019年普通高考一本率、本科率、平均分三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区首位。包头市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包头市大力推进健康包头建设,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区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并轨,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预防接种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健康红利。
——建成奥林匹克公园等多功能健身场地和国家北方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基地,举办了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包头市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今天,你运动了吗?”成为新时代包头人见面的问候语。
就业率提高,创业平台拓宽,养老金提高,医疗保险完善,新居新村林立,菜篮子稳定,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群众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的红利,被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温暖包围。
每天下班,北梁回迁居民杨红霞从单位开车回家,行驶在新北梁宽敞的柏油路上,油门一踩,她的脚下铺满幸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阿男 包头日报记者 张婷婷)
包头:让绿色成为美丽包头的主色调
绿色是生活,是生态,更是发展。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包头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在谋发展、作决策、上项目上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的和谐统一。
60多年过去,再看今日包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8%,天然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5.7%,湿地面积达到140万亩。全市公园、广场、景点游园总数达205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9394.8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建成区绿地率达39.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
近年来,包头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华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
阿尔丁植物园的秋天。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包头,城区基础设施简陋,自然气候生活环境条件差。“一五”计划中,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有5项落地包头,包头新市区由此开始规划建设。
1954年,王璲响应国家支边号召,收拾行装来到包头。王璲回忆:“当时城区中一无苗圃、二无公园,仅南门外大街分布着63株行道树和转龙藏百余株古树,春秋时节,风过之处,沙尘连天……”
60多年过去,再看今日包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8%,天然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5.7%,湿地面积达到140万亩。全市公园、广场、景点游园总数达205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9394.8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建成区绿地率达39.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
半城绿色半城楼,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弹指一挥间,独木成林、片绿成海,一道亮丽风景线展现在祖国正北方。
固阳县油菜花田美景如画。
生态保护修复——突破
黄河流经土右旗海子乡二道壕村时舞出了一道优美的曲线,曲线旁边是沿河长达103公里的护岸林。我市第一代护林员、与共和国同龄的韩石锁告诉记者,曾经这里是一片荒滩,如今是62042亩林地。1974年,韩石锁进入林场成为一名护林员。他和同事们在这片荒滩上开始了植树造林。干了一辈子林业工作的韩石锁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林业人将黄土变为绿地、将小苗培育成林,并为水土不再流失、地方气候改善、候鸟大批飞临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1991年至1995年7月,包头市的林业工作由市农业委员会主管。1995年8月,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包头市正式成立林业局,各旗县区也相继设立了独立的管理机构。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建设工程。市委、政府制定了《包头市2000—2010年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确定了每年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完成45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奋斗目标。
2004年至2007年,在市政府建设“山北草原、大青山森林、黄河湿地”大生态战略的引领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整体快速推进。横贯东西129公里长的大青山是包头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组成部分。2008年,市政府开始实施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绿图绘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2017年启动实施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绿化升级工程,东西129公里,南北宽约3至4公里,覆盖6个旗县区。2017年至2018年已完成绿化及提档升级6.8万亩,修复山体74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全市草原面积近3100万亩,森林面积733万亩,湿地面积140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243万亩,包头人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
同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基本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红线和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划定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管控约束。完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对非法侵占林地、非法开垦草原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编制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包头经验”。
近年来,包头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华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
奥林匹克公园滩美景。
污染防治整治——重拳
呵护绿水青山,才能留住诗情画意。包头市认真落实“转型、治气、减煤、降尘、控车、严管”六项措施,深入实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扬尘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深度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七大工程”。
着力推进工业污染源、“散乱污”企业、原煤散烧治理三项行动,率先在自治区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散乱污”企业248家。
推进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山长制”,实施包头市河湖联通工程暨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采取新建、租借、共用等方式完成工业园区固废渣场建设,持续强化涉废企业全过程、闭环式监管,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今年上半年,包头市优良天数为142天,同比增加16天,达标比例为8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
包头轻工学院的校区是AAA景区。
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绿色是生活,是生态,更是发展。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包头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在谋发展、作决策、上项目上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建设的和谐统一。
年初,新华网主办“绿动中国,绿创未来——第五届绿色发展峰会”,包钢获“2018年首批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称号;2月末,中国钢协公布“2018年度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名单,包钢股份榜上有名。
稀奥科依托自治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可替代进口产品的大功率D6500型号混合动力汽车用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东宝生物绿色明胶新工艺颠覆100多年传统碱法制备工艺,列入中科院“十三五”重大突破项目,打破国外垄断;
新都市区、北梁腾空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充电桩、停车场等工程加速推进;
装备制造园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
北方稀土等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绿色建筑设计建造面积居全区首位……
赛汗塔拉城中草原。
包头市先后出台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稀土产业、智能制造4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优质钢、特种钢比重达到90%,电解铝就地转化率达到80%。实施总投资1198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63个。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513.6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5%,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到55.8%。
绿色是包头亮色,更是包头底色。包头,正在聆听绿色发展跳动的强劲脉搏。(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阿男 包头日报记者 姬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