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青山区委书记郭文焕,青山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胡荣就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调研。
包头市青山区“庆祝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表彰会”上新党员集体宣誓。
包头市青山区首届“四方论坛”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峰会上西部区域集团进行汇报。
青山区“党建·爱心公益汇”进行线下捐赠。
城市基层党建带动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李锦艳
“我们教育连锁机构有教职工500多人,找不到开集体大会的场所。”“我们银行上级党组织在呼和浩特市,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日常培训有困难。”“我们学校位置偏僻,经费有限,孩子们的桌椅破旧。”“我们社区是无物业小区,区间路破损严重,影响正常出行。”“我们社区有很多空巢老人、残疾人,需要提供上门义诊服务”。这是上半年青山区召开的区级“三项清单”对接会与会人员现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来自基层的呼唤,问题虽小,但是大民生。
怎么办?
青山区按照“地缘相近、协调便利”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东、西、南、北”4个区域集团,并设立“区域集团党工委”,着力解决资源配置、党建引领、互联互动、结果运用、公益服务五类瓶颈问题,充分激发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活力,收到明显效果。
集团化引领
解决带动大与小的问题
早在1999年,青山区就在自治区率先提出并实践区域化党建,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发现在激发区域单位发挥作用方面出现了断层,区级层面统筹能力强,但落脚点不及街道、社区具体细致,极易出现区域单位会上表态多、会下落实少的情况;街道、社区了解群众所想、群众所需,但对接区域单位的能力又有限,不易引起区域单位的足够重视,瓶颈显现,如何破解?
青山区4个区域集团党工委,由区委常委任党工委书记,区域内的街镇和规模较大、影响力较高的国有企业确定为区域集团轴心单位,轴心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区域集团党工委副书记,在轴心单位的示范带动下,区域内其他单位以“集团党工委成员单位”的身份,参与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这样,“集团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就能有效发挥每个层级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集团化整合
平衡资源多与少的问题
在“集团化”城市基层党建模式开展以前,由街镇党(工)委直接领导下的社区党建在工作规范性方面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地域原因,一些街镇、社区区域内社会资源匮乏,面对服务对象多元化的需求,一个社区乃至一个街镇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又一大难题,怎么解决?
青山区通过“东、西、南、北”4个区域集团,将区域内的驻区国有企业、市(区)直机关、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医院、学校等梳理为该区域的成员单位,通过集中走访、召开协商会、推进会等形式,帮助区域集团内的街道、社区与成员单位建立平等、均衡的互联互动关系,有效解决了资源不均衡困扰发展的难题。
集团化交互
解决互动实与虚的问题
青山区在学习研究上海、深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域实际,制定出台了适合本土推广的《青山区城市基层党建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运行管理办法》,从清单生成、运行流程、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定期报送、随时增补,保证了报送的“量”,通过逐级审核、考核问责,把关了清单的“质”,又通过“三级梯次配对工作法”,即资源、需求清单从社区层面搜集产生后,优先在本街镇对接生成项目,未实现对接的资源和需求清单,要在本区域集团内部进行二次配对,在区域集团也未实现对接的资源和需求清单,要在全区层面进行配对,从而提高了项目清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项清单”的规范化推进,让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抓手和载体,驻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有了新方法,街道社区提升服务有了新方向。
集团化考评
解决效果长与短的问题
青山区在出台集团化城市基层党建框架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一体实施、长效推进的良好局面,采取定期例会制,实现了党建内容一体研讨;推行交叉任职制,实现了党建载体一体运行;推广清单管理制,实现了资源一体共享;升级项目运作制,实现了党建发展一体实施;创新地区联动制,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体推进;落实双向评价制,实现了党员干部一体化考核。
为了激发区域集团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要求各区域集团党工委每年要从轴心单位中推选产生1名轮值常务副书记,任期一年,牵头负责全年区域集团内的日常工作和年终成果展示,并接受区委年终目标考评。这一制度的实施,让单位与单位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成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的不竭动力。
集团化服务
突破公益轻与重的问题
青山区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鲜明指向,不断探索党建工作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有效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逐步构建起集党建优势和公益资源为一体的党建公益体系,搭建起“互联网+党建+公益”的微公益服务平台——“党建·爱心公益汇”。作为区级党建改革项目,“党建·爱心公益汇”通过征集发布“微心愿”“微捐赠”,讲述“微故事”,挖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把爱心付诸行动。近日,公益汇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了助力边疆、脱贫攻坚——“99公益日”爱心募捐活动,旨在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帮助全区1000位困难群众摆脱困境。倡议一提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仅3天时间,就筹集善款30万元。截至目前,公益汇平台浏览量超过100余万人次,已经累计帮助困难党员、群众实现“微心愿”5144个,爱心人士捐赠物资7517份。累计众筹资金45万元,先后建成“党建公益之家”65个,“党建公益图书角”23个。举办了“关爱流动人口”“情满月圆爱伴星儿”“名诗书画爱心拍卖”“腾讯公益99——助力脱贫攻坚”等系列活动100余场,惠及困难党员群众2万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党建·爱心公益汇根据群众的实际要求,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更符合实际需求、更简便易行、更快捷精准的方式点燃公益心,助力公益行,将党的关怀和温暖“快递”到党员、群众心中。
几年来,在区委统筹、区域集团引领、驻区单位联动、党员志愿者参与下,青山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各领域党组织对接生成高质量党建项目512个,全区47个机关单位的1300余名在职党员整建制到49个社区完成了“双报到”,助力推进社区工作360项,提供志愿服务115项,认领“微心愿”867个。全区49个社区立项生成59个党建“微实事”项目,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增进群众福祉,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让年轻干部在“青山”脚下茁壮成长——青山区培养年轻干部纪实
□李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给予的厚望,那么,如何发掘、选拔、培养、锻造“接班人”?包头市青山区着眼当前需求与战略需要,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放在全局首位,使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据统计,青山区现有“80后”党政正科级干部36名,占全区正科级干部总数的20.8%;“84后”党政副科级干部34名,占全区副科级干部总数的17.8%。总量和各类占比均走在包头市的前列。
不拘一格让年轻干部落地生根
发现、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动态工程,时时有效补充,才能始终保持一池活水。青山区将提升本土干部实力与引进外来高端人才有机结合,放眼各条战线、各类领域、各个行业,以才识人,以干用人,不拘一格吸纳优秀年轻人投身到党政干部队伍中来,打造建设出一支数量足、质量优的年轻干部队伍。
一是建立年轻干部党政人才库。从2014年起,青山区先后建立以35岁及以下干部为主体的副科级后备干部库和党政部门正职后备库,并实施定期更新、动态管理。通过公开遴选、组织推荐等方式,每三年对副科级后备干部库进行一次重新确定,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微调,总量基本把控在130名左右;根据年度考评综合得分,每年将排名前30的副科级干部列入党政部门正职后备干部。凡提拔干部,均需从这两个库中产生人选,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青山区党政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活力不断。
二是打通年轻干部跨领域交流渠道。在现有体制机制框架内,青山区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在党政机关与教育、科研等单位之间的跨领域互动沟通,立足“所长”,激发“所乐”,引导和培养更多领导干部向“复合型”发展,先后有17名年轻干部通过交流调任、遴选考录等方式,从学校、科研院所和驻区国有企业进入到党政机关,广泛分布在经济金融、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关键岗位,均做出了不凡业绩。同时,通过短期调训、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每年有计划地从学校引进8至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党政机关调训学习,选派1至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驻区国有企业挂职锻炼,让年轻干部各施所长、各展宏图。
三是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2013年,青山区在包头市率先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从全国“985”“211”工程院校及国外知名院校先后引进五批次44名硕士、博士,均为1986年以后出生,最小的1996年出生,全部落实正式事业编制。以3年为“墩苗期”,考察优秀的安排到副科级领导岗位任职或给予副科级后备干部身份。44名高端人才中,目前已有13名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12名成为副科级后备干部,13名成为本单位业务骨干,3名流动到发达地区,3名通过考录、遴选等方式进入上级部门和高校工作。
千方百计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培养年轻干部是精细化工程,实施的不好,干部就会“生病”。为此,青山区牢固树立“堤溃蚁穴、气泄针芒”的危机意识,实施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为年轻干部浇浇水、施施肥、剪剪叶、杀杀虫。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把年轻干部的思想“墩实了”。近几年来,青山区充分发挥党史党建展厅、兵工文化展厅、核文化展厅等地域本土党性教育基地与延安、井冈山、嘉兴南湖等革命老区党性教育基地载体作用,灵活采取集中培训和分领域培训相结合、党的理论培训与党建业务培训相结合、规定课程与自主选学相结合、“请进来”讲授与“走出去”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年轻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等各类主体班次21期,培训干部600余人,重点突出政治训练、文化讲授和党性熏陶,实现年轻干部理论修养和党性教育常态化。
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把年轻干部的阅历“丰富了”。青山区积极引导年轻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在本单位不同岗位之间、区属不同部门之间、机关与街镇社区之间进行岗位轮换,到信访维稳、棚户区改造和脱贫攻坚一线任职锻炼,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成为“业务通”和“多面手”。近3年,累计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驻区企业和上级党政部门挂职锻炼,选派15名年轻副科级干部参与棚户区改造拆迁、5名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37名年轻副科级后备干部到社区担任“一把手”,让他们在最艰苦的地方、最需要的岗位中,“扑下身子”“沉下心”“沉住气”,经受摔打和历练。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把年轻干部的日常“管好了”。青山区倡导年轻干部要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实施“严管+厚爱”的育人理念,软性激励与刚性约束双管齐下,提供细致入微的人性化管理。通过日常了解、谈心谈话、专项调研、年度考核等方式,深入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全方位近距离接触观察,广泛倾听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周围同事等知情者意见,从群众口碑中了解年轻干部的工作生活状态,在具体事例中识别年轻干部的思想情怀。全面落实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办法,打造宽松环境,不断激发年轻干部改革创新的热情。
大胆使用让年轻干部走上舞台
发掘培养年轻干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投身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去。因此,年轻干部发展得好不好,“舞台”质量是关键。近年来,青山区通过有效整合岗位资源,加快领导干部流动等方式,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华“腾”出空间,释放了“舞台”。
一是以事择人“给舞台”。青山区敢做“撒手掌柜”,对培养成熟的年轻干部,结合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和个人能力等情况,选派到经济、文化、城建、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任职。有留学背景的,让他们利用语言优势,积极与国外企业对接洽谈项目;经济金融专业的,让他们参与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解决融资难、政府化债等工作;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专业的,让他们参与到洁净能源推广、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优中选优“压重担”。青山区秉持“一体培养,分层使用”的理念,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高才者处以重任,不问出入”,对于政治素养高、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给予适度重点照顾,放手把重担压在他们身上,砥砺领导品质,培养领导艺术。现有的36名“80后”党政正科级干部中,担任街镇、园区经济部门等关键岗位“一把手”的就有14人,占比达到38.9%,他们是青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是立足长远“送一程”。青山区以年轻干部的长远发展为立足点,积极主动地把培养成熟的干部推荐出去,近年来,已向自治区和包头市推荐选送了61名优秀年轻干部,都在各自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