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矿山披绿装。石历增摄
西来峰矿区。张小龙摄
骆驼山矿区。张小龙摄
石灰石矿区。张小龙摄
□郝飚
初秋时节,驱车行驶在乌海市海南区骆驼山、西来峰、公乌素、老石旦矿区排土场治理项目现场,眼前的一幕幕令人震撼,一座座渣山已经告别了往日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的乱象,披上了齐整新装。放眼望去,巨大的渣山经过削坡、整形、覆土等工序已被固化,并呈阶梯形向上延伸,每一个坡面都被砖石沙袋分隔成网格状,矿渣已被重新覆土,并逐级向上种植了绿色植被,昔日的废弃渣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骆驼山矿区治出地方标准
海南区不断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并重的新理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强力督促矿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鼓励企业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结合点,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2016年,海南区积极推进以广纳集团骆驼山矿区排土场为试点的绿色矿山建设,并引进了院士工作室,积极探索全新的矿山治理模式。经过近3年的整治,广纳集团骆驼山矿区排土场已经建成了一座长约6公里的绿色屏障,不仅成为首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还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项目。在此基础上,海南区政府组织编制了乌海市《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规范》,已于2018年3月正式发布实施,这是乌海市第一个地方标准,也是自治区第一个矿山排土场连片治理地方标准。
西来峰矿区增添片片绿洲
“近年来,源通长富露天煤矿积极响应区政府号召,对煤矿排土场整治进行整体规划,启动实施了绿色矿山建设工程,采取阶梯治理的方法,对排土场台阶进行了覆土、砌石、固化、绿化。我们已投入环境治理资金4500多万元,完成排土场边坡治理达53万平方米,植树4000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里的面貌。”负责治理渣山的源通集团负责人刘剑渊说。经过3年多的有效治理,源通长富煤矿于2018年被评定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企业。
与之相邻的裕隆利胜煤矿环境综合整治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年来,利用井工开采的裕隆利胜煤矿从打造绿色矿山入手,对矿区周边区域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完成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刚建矿时,这里一片荒芜,我们将矿区环境整治和安全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推进,安排专人敷设滴灌,负责植树、浇水、修剪、打药等工作,到目前在植树绿化方面投资约515万元。”裕隆利胜煤矿负责人杨秉权如是说。如今,站在厂区向四周望去,这片矿区已是满目葱茏。
公乌素矿区环境展新貌
公乌素露天煤矿多年来渣山管理无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渣山长期自燃冒烟,空气污染严重。2016年以来,煤矿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害治防、宜固则固、宜绿则绿”原则,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区排土场进行洒水降尘、灭烟灭火,按规范标准进行整形、覆土、固化、建设挡墙,形成三级台阶,挡墙周边种植了防风林。在环境整治过程中,他们坚决杜绝“以采代治”“只采不治”现象。目前,三采区已率先完成治理工作,共计投入资金1.48亿元,治理排土场边坡1.48平方公里,昔日不堪入目的矿区面貌得到很大程度改变,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老石旦矿区旧貌换新颜
位于拉僧庙镇的老石旦小一号采空区,前些年还是火点四起、烟雾缭绕的“火焰山”,如今治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站在渣山底向山上望去,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穿梭期间,原本坑洼不平的渣山坡面已被平整固化并覆盖黄土。据项目负责人闫建军介绍,这里过去是已经报废的老石旦煤矿小一号井,由于井田多处煤层出露,致使井田自燃,火区范围逐年扩大,井田区域污染严重。闫建军表示,治理工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灭火治理已于2012年结束,完成治理面积64万平方米,工程投资4亿元;第二阶段采空区治理于2017年4月开工,目前,一号治理区已完成治理面积7万平方米,回填渣石191万立方米,对区域进行了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种植杨树、松树3200余棵,投入金额2110万元;二号治理区剥挖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65%,剥离渣石59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8300万元。连续多年的有效治理,正在让这里的环境重获新生。
石灰石矿区变成城市新景
2014年起实施的石灰石矿区治理项目是海南区非煤矿山生态恢复的典型例证。以前,位于城区西南的石灰石矿区还是多家白灰窑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矿区,起风时白灰就会随风飞舞。为恢复这处矿区的生态面貌,海南区启动实施了非煤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项目,花大力气挖山填沟,通过填埋矿石堆、覆土换绿、大面积播撒草籽复绿等方式,为昔日的废旧矿区披上了绿衣。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投资9600多万元的二期工程也即将启动。住在附近的居民王爱桃说:“过去开车还得快点走呢,生怕落一身白灰,现在大伙儿散步、赏花都爱来这里,你说变化大不大。”如今环境好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心里乐开了花。
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持续发力、标本兼治。这是海南区五大矿区治理的真实写照。乌海市自然资源局海南分局副局长宋志刚说:“目前,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共涉及50个在期有效矿山,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03.6万平方米,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一座座黑色矿山正旧貌换新颜。”
海南区:高质量发展绘就地区经济蓝图
海南工业园区一角。石历增摄
一个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积蓄着前进的动力;一座座矿山由黑变绿,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部分产品走到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产业、新动能不断壮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秋日的海南区,已经开始收获高质量发展成果。
近年来,海南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延链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今年前8个月,海南区全力抓好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四个一”推进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责任制,切实抓好建成项目的投产达效、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和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全区50个重点项目开复工42个,综合开复工率达84%,完成投资32.1亿元。截至目前,5个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3个,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2万千瓦;乌海化工建设的自治区第一座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行,氢能源示范区起步建设;奥立再生能源4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纱(一期)2万吨生产线投产,岩棉生产线“吃掉”了矿渣和焦炉尾气,“吐出”优质防火材料和生态修复材料;新能源汽车、泰和玻璃纤维产业园签约落地,亿帮服务器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布局,为海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海南区全力打造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两大基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积极引导煤焦化企业通过战略重组、上下游合作等方式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有效提升煤焦化行业竞争力;积极盘活东药丙炔醇、华油LNG、蒙达湖轮胎等已建成项目,推动企业达产达效;全力抓好中联化工50万吨PVC等在建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潜能,巩固和扩大煤焦化、氯碱化工产业优势基础;全力推进染料、颜料、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项目,设法帮助科硕农药中间体、汇昌农药中间体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助推精细化工产业向集群化、终端化、跨行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质量发展使海南区经济活力倍增。神华、亚东等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1家,生产总值达350亿元。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形成多元发展的良好格局,海南区经济正在步入由“依赖资源立区”向“超越资源发展”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王颖 张小龙)
海南区:精准扶贫扶上马社会合力送一程
医疗扶贫拔穷根。王颖摄
养几头猪、几只羊,种几亩玉米、伺弄好自家果园,既能在家照顾家人,手里还能有些“闲钱”……这并不奢侈的愿望,可对于家住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河畔村民小组的赵秀莲一家来说,前些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2014年以前,赵秀莲丈夫残疾、女儿上大学、儿子上中学,生活极为窘迫。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一个接一个落到赵秀莲家。经过5年的精准扶贫,赵秀莲家从年均2550元的收入奋斗到2018年的5.6万元。同时,全区5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2019年,海南区按照“扶上马还要送上一程”的原则,采取“一户一业、一户一保障”措施,对172户正常脱贫户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按照退出不退帮扶的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建立农企利益连接机制,为121户建档立卡户发放扶持资金45.3万元;全力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程,为143名贫困慢病患者开展签约服务,避免因病返贫;积极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为符合条件的57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12.95万元;通过实施金融扶贫政策,为23户建档立卡户提供贴息贷款106万元,发展产业项目。
实施综合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农区全部民房排查摸底,采取“政府补贴+单位捐助+群众自筹”的方式,对全区63户贫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6月底全部完成。为改善农区居民饮水条件,在全区村民小组全部安装了饮水机,对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户给予用水补贴。充分发挥保险助推脱贫的重要作用,建立了“2+1”组合保险机制,为所有享受政策的贫困人员购买了“脱贫攻坚一揽子保险”,实现农区居民防贫保险全覆盖。
发动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夯实发展后劲。通过实施村企结队帮扶,6家企业投入500万元用于乡村经济发展,资金全部落实到项目。万亩滩村、一棵树村通过引进产业扶贫项目获得分红收益37.5万元,全部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政府配套86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24个扶贫项目,通过对8个乡村振兴项目收益再分配,已有6个行政村年收益突破5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清零”。乌海军分区筹资8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和产业发展,乌海电业局为包联对象送去牲畜和农机具,送“渔”而不送“鱼”成为广大包联干部的自觉行动。
扶贫仍在路上,攻坚还在进行。“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朴素的九个字,是海南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不变初心。(王颖 张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