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
电子商务产业园。
金伯利农庄。
丰收季节。
文化演出。
美丽乡村。
马拉松赛。
现代农民的精气神。
临河新貌。
□史苏文
从1949年至2019年,岁月的脚步丈量过70载春秋。翻开尘封的史册,微微泛黄的书页上一行行记录,略显斑驳的照片上一幕幕定格,都是临河区70年来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发展画卷,映射着临河儿女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动人身影。
时间是最客观的记录者,70年来,临河区于苦难中破茧成蝶,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及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增长了1.69万倍、达到271.4亿元,年均增长15.2%,跃居自治区103个旗县市区第19位,经济实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河区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发扬“蒙古马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今日之临河,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生态宜居,各族人民信心满怀,昂首奋进。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72岁的郑子林是临河区干召庙镇永丰村五组的村民。上世纪60年代,他和妻子住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一家人仅靠几亩薄田勉强糊口。80年代初,郑子林搭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顺风车,承包了40多亩地,养了一口猪、三只羊和一群鸡,一家人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2012年,永丰村整村进行了土地流转,郑子林搬进了楼房,闲暇之余,他就到村里的企业打打工,生活过得很是惬意。“现在的好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回顾这几十年来生活的变化,郑子林感慨万千。
70年间,从人民公社的统种统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铺开,从人种天收的传统种植模式到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种田,从单纯种粮到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再到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临河区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2018年,“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布,更是将河套特色优质农畜产品带到了全国、全世界。
被誉为“中国羊都”的临河区,羊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从数量到质量,再到品牌建设,不断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目前,临河区已成为全国“四季出栏、均衡上市”最大的县级肉羊集散地,建成规模化养殖场4514个,羊饲养量突破550万只。
现代农牧业发展亮点纷呈,工业经济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如今,走进临河的工业园区内,机器设备轰鸣运转,现代化生产线有序作业,目之所及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和生产场面。
截至今年6月底,临河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达到340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户,从业人员2.2万人。先后引进了香港联邦制药、浙江娃哈哈、山东鲁花等一大批名优企业;培育了恒丰河套面业、维信羊绒、富川饲料、金川啤酒、美洋洋、三胖蛋等知名企业;拥有了4个国家驰名品牌、2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形成了绒纺、食品、电力、冶化、制药、建材六大支柱产业。
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也在加速发展,逐渐成为临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尤其是近年来,自治区西部首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通过验收,中欧农产品班列正式开通,陆港实现全年通关,电商物流产业迅猛发展,对外出口贸易欣欣向荣,旅游业快速兴起,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人流如织,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均以20%以上的增速大幅增长。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从一横一纵两条土街道到错落有致的现代化高楼、完善齐备的绿化亮化设施,白天鲜花似锦,夜晚灯光醉人,临河城区的发展步伐可谓是疾如闪电。与此同时,城郊乡村的变化更是惊人,一村一景,秀美如画,富强村、民主村等每年都以其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和淳朴怡人的乡村美景吸引着八方来客。
近年来,临河区以建设现代化田园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目前累计完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563亿元,所有背街小巷全部硬化,主城区20横20纵道路骨架网初步形成,43个公园游园星罗棋布,城市绿地率提升至3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06平方米,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同时,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临河区全区173个行政村实现水电路讯房、文教卫保商全覆盖,各类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公路达3783公里,境内乡镇、行政村实现100%通油路。
“牛肉刚好一斤,38块,支付宝微信都可以!”在临河的各大便民市场,不管你走到哪一家摊位前,也不管店主多大年纪,他们的“互联网思维”随时在线。前不久,市民宋小佳80多岁的奶奶通过网络直播购买了一条裤子,今年国庆假期,他们全家人还打算一起自驾游。
如今的临河越来越美,临河人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人们从追求“温饱”到追求“健康”“时尚”,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观念不断更新,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510元和18309元,分别为1978年的151倍和269倍,家庭消费不再是吃饱穿暖,住房、汽车、旅游等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成为拉动临河区消费市场强劲增长的主要动力。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址持续改善
解放前夕,由于经费拮据,临河区教科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十分落后。70年时光变换,从“上学难”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看病难”到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没有社保到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理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一直以来,临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生支出连年保持在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集中力量办了很多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解决了很多群众牵肠挂肚的难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1957年,临河区只有普通中学2所,小学95所,在校学生1.3万人。十八大以来,临河区新建、扩建水源路学校、汇丰学校、临河九小、十小等19所学校,足额配齐各类教辅设施,以自治区第一名的成绩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各项成绩稳居全市第一。2018年,临河区共拥有各类学校107所,在校学生9万人。临河区,正在向教育强区大步迈进。
70年来,临河区的卫生医疗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已经形成卫生防疫、疾病治疗、医学科研、医学教育等衔接片配套的卫生事业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临河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建成康复医院、母婴保健大楼,三级医疗网点实现全覆盖,基层卫生所、卫生院全面达标。目前,临河区共有卫生机构642个,床位4720个,卫生技术人员6034人,分别是1949年的642倍、944倍、189倍。
除此之外,临河区科技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全面展开,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生机勃勃、日益繁荣……增进民生福祉,没有终点。
辉煌成就鼓舞人心,美好未来催人奋进。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临河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一路笃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新征程上的重彩华章。(本版图片均由临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