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乌兰牧骑”精神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内蒙古新闻网  20-01-13 16:2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二期工程效果图。

  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以下简称“国际蒙医医院”)是以蒙医药医疗为主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制剂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蒙医医院。

  在做强自身的基础上,国际蒙医医院发挥大院担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该院通过组建“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打造健康医联体、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远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打通优质医疗服务的“最后一里路”,让边远贫困地区群众能够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保证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与克什克腾旗蒙医中医医院对口支援揭牌仪式。

  群众身边的“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

  2012年4月28日,国际蒙医医院以高昂的姿态诞生于呼和浩特。它的成立,旨在以独具特色的蒙医蒙药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医疗服务。

  作为内蒙古地区蒙医药领域的龙头医院,国际蒙医医院始终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健康扶贫为切入点,发挥最大热情和担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呼吸内科主任杨婉玲在丰镇市中蒙医院带领医师查房问诊。

  2018年10月,该院为减少偏远地区农牧民少跑路,又能为居住分散的农牧民提供医疗服务和便于流动的服务,成立了“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以乌兰牧骑文工队走进农牧区传播文化的方式为榜样,通过医疗团队“走出去”的方式,将义诊“关口前移”至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根据巡诊地区医疗服务需求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派医疗专家,利用蒙医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优势,让边远贫困地区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保证贫困人口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

著名蒙医专家阿古拉正在进行远程教学。

  国际蒙医医院以“百姓的健康不能等、不能拖”为原则,逐步实现从“以医院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变,以“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为着力点,持续深入偏远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扶贫巡诊工作,为脱贫攻坚战“决胜2020”添砖加瓦。

  目前,“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配有12米长医疗车1辆,车上载有数字化厢式X射线机、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仪、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仪、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等多种检验检查设备。医疗队成立一年多来,先后从全院42个科室抽调136人次专家12次组队,深入蒙古国2省和自治区7盟市的29个贫困地区义诊,巡诊380人/天,历程16600多公里,诊治患者6390余人次,B超检查1090余人次,心电图检查880余人次,DR影像检查650余人次,健康讲座5次,赠送“蒙瑞帖敷膏”23箱和价值40万元的药品。

  “乌兰牧骑——走基层巡诊医疗队”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边远农牧区群众的就医需求,医疗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流动三甲医院”,而其队员也被称赞为“会看病的‘乌兰牧骑’。”

在大型巡回医疗车上排队等候就诊的患者。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农牧民

  2014年,国际蒙医医院发起成立以国际蒙医医院为医联体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和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医院,全区其他各级各类蒙医中医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医疗联合体。截至2018年底,全区旗县级以上,包括新疆、甘肃、吉林等省区在内的123家蒙医中医医院和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了全区蒙医中医医联体。国际蒙医医院在全区蒙医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蒙医中医远程医疗协作网、专科联盟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义诊团队员在旗县医院坐诊。

  国际蒙医医院充分发挥全区蒙医龙头医院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医院管理、专科建设、服务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为落脚点,畅通医疗资源流动通道,与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通过诊疗服务、对口支援、远程会诊、医技培训、双向转诊等形式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助力基层医院发展。国际蒙医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模式,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可通过远程医学平台或电话预约的形式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对基层医院转诊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并逐步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为下转患者出具治疗方案,鼓励患者在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恢复及康复治疗。国际蒙医医院于2017年出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并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等13家医联体内三级医院签订了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协议书,实现了医联体内同级医疗卫生机构给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并于2018年向全区贫困旗县蒙医中医医院对口帮扶的乡镇卫生院捐赠226辆救护车。

巡诊队在阿拉善盟为患者义诊后合影。

  为了更加突出蒙医药的优势,国际蒙医医院大力推进专科联盟建设。2016年至今,国际蒙医医院牵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蒙医康复、蒙医心脏、蒙医脑病、蒙医骨伤、蒙医儿科、蒙医五疗、全区烧伤创面修复7个专科联盟。各专科联盟在医疗协作方面,充分发挥专科优势,通过疑难病例会诊、查房、义诊、授课和远程服务等形式,积极推广诊疗规范及医疗技术,努力做到医联体内成员单位之间诊疗规范同质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医联体内临床医师、护理骨干等相互交流进修优先制度;在学科建设方面,开展科研协作、技术扶持,推动学科发展。

每一次义诊活动,当地群众都会排起长队。

  打通边远地区会诊难“最后一里路”

  “以往看病很麻烦,万一遇到复杂的病,找个名医看病都难,更别说名医会诊了。而如今,我甚至可以安心地在旗县医院享受三甲医院专家会诊的便利。”谈起如今的就医环境,新巴尔虎右旗的牧民巴图脸上满是喜悦。

  为了打通边远地区专家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群众疑难杂症“会诊难”的问题,2017年8月,国际蒙医医院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远程医学中心”。该院主动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自治区中医院开展合作,投入360余万元,为蒙医药中医药远程医疗协作网内各医疗机构采购了软件系统,建立了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端口开放、资源共享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远程医疗协作网。2018年,由国际蒙医医院牵头组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远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并配备了质控专家团队,为蒙医药远程医疗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6年至今,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实际需求,国际蒙医医院选派了108批389人次专家到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巴林右旗、新巴尔虎右旗乃至甘肃省肃北县蒙医医院、新疆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医医院、和布克赛尔县蒙医医院等62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巡回医疗、医院管理、学科建设、诊疗规范、教学科研等工作,共服务了22394人次的基层患者,在与基层蒙中医院共同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该院2018年完成了120家蒙医中医医院远程医疗软件系统采购工作,并安装测试了97家蒙医中医医院远程医疗软件。协作网紧密依托医联体平台,实现了与国际、国内顶级医院联通,对全区各盟市、旗县级蒙医中医医院、八省区部分蒙医医院乃至蒙古国地区的覆盖。截至目前,医院共开展远程临床会诊114例,远程教学76次,进行远程影像会诊4785例,远程心电诊断837例,双向转诊72人次。

  “经过多年的发展,蒙医药在民族医药领域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并已成为内蒙古软实力的象征之一。国际蒙医医院通过‘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健康’的精神,不断强化自身、优化蒙医药领域医疗资源配置、积极为广大农牧民送医送药送温暖,以大爱担当的乌兰牧骑精神将优质医疗服务带给边远农牧民,这正是体现蒙古族文化自觉的自信,也正是我们需要弘扬的内蒙古精神。”国际蒙医医院党委书记毕力格表示。(文/郭成 图片由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 高娃]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