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中学生落入网络骗局损失万元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9 12:11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6岁女生被同学拉入兼职QQ群,没想到连续落入兼职骗局、返利骗局、扫码退款骗局,使用父亲手机扫码被骗1万元。武汉警方近日对外发布警示,未成年人识别能力较弱,容易落入网络骗局,家长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告诉孩子。

  4月3日上午,家住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小陈在家上网课,被同学拉入一个名为“萝莉打字团”的QQ群,这个群被设为禁言,群主发公告称,这是一个兼职群,与他私聊便可接单,拉10人进群,打一些字群发,便可以完成任务获得50元报酬。小陈忙活了一阵顺利完成了任务,结算时,她却发现群管理员换了人,又发起了新活动,“转账200元返还1888元”。

  小陈有些心动,就转了200元。管理员表示第一次参加活动,还需要缴纳234.1元保证金,之后保证金会返还。小陈听到保证金起了疑心,认为对方并不会退还保证金,便要求退还200元。管理员又说她还未成年,钱款会直接退到家长的手机上,让她与另一名客服联系。

  第三名客服要求她出示微信钱包截图和绑定银行卡截图,随后发来一个二维码,对方称这是一个返款激活码,扫码输入9822.01元即可激活,不会真扣费的。见小陈不信,对方反复强调不会扣费,小陈便尝试着用父亲的微信扫码,输入9822.01元。这时系统弹出提示:“对方账号存在风险,请勿向对方转账。”

  小陈便将截图发给对方。对方再次故技重施,给了一个新的二维码,她扫码后继续出现了风险提示,无法转账。第三次,对方继续发来二维码,小陈扫码输入9982元,输入支付密码后转账成功,父亲微信绑定的银行卡被扣9982元。小陈急忙联系客服,这时客服表示不知情,会去申请将钱要回,还要求她删除交易记录。这时小陈才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民警分析,小陈落入了连环诈骗,骗局经过精心设计,层层筛选诈骗对象,辨别力不强很容易遭受损失。

  民警提示,疫情期间已发生多起学生使用父母手机落入网络骗局的案件,主要涉及返利诈骗、购物诈骗、网络游戏诈骗、兼职诈骗等手法。网络世界纷繁复杂,未成年人容易轻信他人,落入骗子精心设下的圈套。为避免损失,建议各位家长及时更改手机支付密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诈骗教育。


[责任编辑: 高娃]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