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顾家赚钱两不误”
内蒙古新闻网  20-05-08 15:21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网

  兴安盟的春天,杜鹃花开满山坡。在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乌日和其村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内,240头健壮的肉牛在标准化的牛棚内或卧或站或漫步栏边,显得十分悠闲。一辆装满饲料的电动三轮车从远处快速驶来,牛群们听到了“开饭”的铃声,都不约而同将头从栅栏处伸出来,此起彼伏的“哞哞哞”的牛叫声,顿时让傍晚的乡村热闹了起来。

吴忠国骑电动车三轮车巡看牛群饮食状态。 (于天宇摄)

  开电动三轮车送饲料喂牛的是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吴忠国。吴忠国曾是乌日和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些年,吴忠国外出务工养家糊口,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里74岁的老母亲患病要人照顾,11岁的女儿上学需要开销不断,自己又患风湿、心肌缺血等疾病。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好?吴忠国犯了愁。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吴忠国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也被确定为危房。努文木仁乡按照相关政策,为他家新建了40平方米的新房,通过“菜单式”扶贫资金又帮助他购买了3头牛。“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及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肉牛托管’模式让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吴忠国说。

吴忠国给牛喂草料。合作社让他脱贫致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于天宇摄)

  2018年开始,吴忠国将3头扶贫牛托管在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不用承担饲喂成本,也不用承担养殖风险;他自己还在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零工,每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顾家赚钱两不误,生活美美的。如今,吴忠国的扶贫牛已经发展到了6头,日子真是越过越“牛气”。

  乌日和其村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14日,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4头。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产业经营发展模式,年收益70万元以上。

  “我在这儿务工三年了,每天拉草、粉料、喂牛、清理牛舍、消毒,工作一点都不累。我家的6头牛也在这儿寄养,一年还有2.4万元的收入,现在我也脱贫了。”吴忠国高兴地说。

将搅拌好的草料装车。(于天宇摄)

  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5户贫困户、10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5户贫困户的扶贫牛还在合作社寄养。在解决贫困户饲养难问题的同时,贫困户还可在合作社打工,每年可增加2—3万元的收入。“发展牛产业,就是让百姓有‘班’上,就近就地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实现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实现合作社和产业扶贫合作共赢。”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庄丽凤说。

  当地依托“合作社+贫困户”肉牛托管模式等模式,加快优质肉牛规模化养殖示范带建设,促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肉牛生产繁育基地;并以巴彦扎拉嘎乡石头城子牲畜交易市场为中心,辐射周围的乡镇,充分发挥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托管等服务带动作用,建设2万头以上的肉牛屠宰加工厂一处,加强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建设,将贫困群众紧紧吸附在优势特色产业链上,真正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 高娃]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