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
内蒙古新闻网  20-07-20 15:3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李晓玲,女,蒙古族,主任医师,1964年7月出生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系,随后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与康复学术委员会委员。

  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来,李晓玲始终扎根在内蒙古大草原,以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笑容,不断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2019年—2020年,鼠疫和新冠肺炎接连在大草原上肆虐,李晓玲作为一名医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无畏精神在疫情发生后主动请缨前往一线抗疫,并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和医院的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动员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参战,制定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李晓玲作为自治区危重患者救治小组成员,先后参与了自治区范围内多起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  火线出击无关距离

  2019年11月16日周六早上9点,正在全家一起早饭的李晓玲突然接到通知,需前往乌兰察布市化徳县,紧急抢救疑似鼠疫患者。李晓玲没有任何拖沓,放下碗筷便立即驱车赶往化德县,经过连续一周不间断的工作,患者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2020年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刚刚完成了鄂尔多斯督导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李晓玲又马不停蹄赶往1500多公里外的满洲里,处置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由于是区内首例病例,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那一天,李晓玲和当地医护人员在隔离一线忙的应接不暇。1月24日,感染者病情稳定,在全面安排好救治工作后,李晓玲匆匆返回呼和浩特。1月25日(大年初一),我区拉响了疫情防控的最紧急警报。大年初二一大早,她又回到医院,和其他专家一道守在全区抗击新冠肺炎远程会诊的第一线。当晚,一位牙克石感染者毕某病情急转而下,由于条件限制,毕某通过负压救护车由牙克石转往满洲里医院,同时向指挥部发出紧急求助。受自治区卫健委和医疗专家组的指派,李晓玲于27日(大年初三)一早便搭乘CA5879次航班紧急驰援满洲里医院,再次投入战斗,从药物治疗到呼吸机支持治疗,毕某病情一步步好转。同时,在百忙之余,李晓玲还抽空去自治区首例新冠患者乐某的病房进行查房和探视。随着身体的逐步康复,1月31日乐某痊愈出院,成为内蒙古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2月7日,赤峰市又出现一例危重新冠患者,李晓玲便又从远程会诊中心走出,带领呼吸治疗师坐上前往赤峰的航班,这一干就又是12天,出色的应对了患者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一系列重大病情变化后,终于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于2月18日返回到呼和浩特。

  之后,李晓玲不是在远程会诊中心协助诊疗新冠患者,就是在前往各个盟市的路上奔波,哪怕3月底,内蒙古最后一例本土确诊病例清零,她也没有懈怠,继续披甲执锐,与境外输入病例斗争。

  生命重于泰山  精准施策科学防治

  4月1日,李晓玲接到通知,内蒙古第四医院的一例63岁法国籍华人病情危重,需要带队前往支援。没有任何犹豫,合理安排好科室秩序后,李晓玲于4月2日带领5名队员义无反顾的扎入隔离病房开展了患者的救治工作,直至5月9日,患者病情好转,她们整整在隔离病区连续工作了38天。

  期间,患者病情发展迅速,4月7日呼吸衰竭加重,床旁胸片显示肺部病灶广泛增加,身在隔离病房的李晓玲立即决定为患者行有创呼吸支持治疗,在经过自治区专家组确认后,当天下午就完成了患者的气管插管工作,通过有创通气暂时稳定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随后她又组织重症团队全体医师及呼吸治疗师,确定了在有创通气和镇痛镇静支持下开展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方案,先后克服了患者存在呼衰心衰、肥胖、继发感染、贫血、长时间镇痛镇静风险等一系列的难关,经过连续15天的长时间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氧合终于趋向好转,生命体征指标明显改善,在4月28日经过自治区专家组评估确认后,拔除了气管插管,改为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并在5月2日将患者自危重症转为重症病例,5月9日在重症病房连续工作了38天的首批重症团队在完成了工作交接后进入到了隔离状态。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李晓玲始终心系患者安危,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患者的救治工作,在这38天里,55岁的她每天都是乘清晨的第一辆班车到达应急病房,早上7点半准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病情分析,制定当天的诊疗方案。每天晚上11点在确认完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结果平稳才能安心入睡,当患者夜间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时候不论多晚也要组织医师和呼吸治疗师进行讨论,确定治疗措施,并立即采取措施。在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团队成员出现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她不断鼓励大家,统一全队的思想重新建立团队的信心。当呼吸治疗师提出进行长时间俯卧位通气治疗这一个高危治疗措施的时候,她全力的给予支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每次高危风险操作的时候,她都要亲自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入监护室,亲自与患者沟通,亲眼看着治疗措施的一步步的实施。

  舍小家为大家  救死扶伤德行百年

  一直以来,李晓玲始终以患者健康为第一准则,一旦病人情况紧急,她就不管不顾了,哪怕天塌下来,她也要坚守在病床旁全身心的抢救患者。但过于投入的工作,使她不得不忽略了家人和亲情,在化德疫情处置期间李晓玲86岁的母亲右臂脱臼,闻讯后的李晓玲只能靠电话来安慰母亲,电话一挂,她又钻到一线指导抗疫;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大年三十晚上到家后,见到的是只比自己早到家里3个小时的疲惫妈妈,就连年夜饭也是母女俩着急忙慌中吃了一口。随后,自治区疫情防控等级提升,李晓玲再一次的投入到疫情抗击中去,此时她们母女俩满打满算也仅仅只在一起不到两个朝夕,之后,初三一早便又在白塔机场分别,这一别就又是一年;在内蒙古第四医院工作期间,李晓玲的婆婆因为高位肠梗阻住院治疗,身在隔离病房的她只能急在心里,却从来没有在工作中露出半点焦急,但只有凌晨的一个个电话记录和数不清的泪水,证明着她也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合格的妈妈、称职的儿媳妇。当问及李晓玲家里人的想法时,她总说没事儿,“母亲、女儿、爱人都很支持我工作,尤其是我爱人作为一名军人,虽然也很忙,但他更多的替我包揽下了一切,让我能够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救治中”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作为一名医生,李晓玲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作为医者始终如一的坚持;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她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帮助每一名患者。在她的身上体现了无数医务人员的身影,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李晓玲一样默默无闻的白衣战士,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效应对这场全球性的疫情,才能有效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 张雨婷]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