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想致富,先修路”,这是乡村发展的老经验。
新时代下,“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重庆市铜梁区西郊,60公里的绿道,圈出了生态圈、产业圈、美景圈。
通过“串点成线、连片扩面”,不断成长的绿道经济,搭起了城市资源下乡、农村人才回流的渠道,畅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子。
绿道经济如何“活”起来?这是铜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探索。
9月24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铜梁60公里产业圈里的民生链》上下篇,从产业、人居环境等方面,深度剖析铜梁的经验做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4日讯(记者 李 黎)在重庆市铜梁区,西郊绿道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去年3月24日,西郊绿道玄天湖段承接了第二届铜梁马拉松的部分赛段。彼时,差不多是西郊绿道的首秀,距这条乡村道路全线贯通刚刚过去了四天。
有学者称,发令枪之下,鸣枪起跑的不仅是马拉松,还有铜梁的绿道经济。
围绕60公里绿道,铜梁“谋篇布局”,农业新产品、农村新业态顺势涌现。村落、产业、景区围合成一个经济圈。串联起5个乡镇,24个村,130多家农业企业……
绿道被赋予的内涵早已不单是绿色活动空间的衍生。
通“血脉”:城乡融合驶入绿道
在铜梁西郊片区,跟小卖部的售货员、出租车司机、民宿老板说起绿道,无不滔滔不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有炫耀的资本:空壳变产业村,泥泞路变柏油马路,短短两年时间,灰头土脸的村子便焕然一新。
这样的蝶变,源于铜梁对绿道经济的探索。
重庆提出“绿道”概念时间并不长,而这一概念则是以构建以登山步道为主的郊野绿道体系和以城市步行道为主的城市绿道体系。随即,各地绿道建设如火如荼。
铜梁绿道建设虽然起步较晚,却后来居上。
西郊绿道在建设之初便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绿道,推动基础设施向郊区和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
这样的定位正好契合铜梁的发展现状。怎样走好走活乡村全面振兴这盘大棋?铜梁区经过了深入调研。
盘活乡村振兴这盘棋,产业是关键。从乡村产业来看,铜梁西郊并不差:
铜梁西郊散布着多个镇街,数十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乡村旅游景点和景区“比邻而居”,产业业态相近又各有优势。
然而以往,大家都是埋头发展,各自“单打独斗”,并非不想合作,而是缺乏一条“串点成线”的路。
这正是铜梁西郊发展的短板,羊肠小道在巴掌田、鸡窝地间打着转,数十个村子、产业在土路上走着“弯路”。
“挖掘和盘活乡村内部资源,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打通城乡融合的血脉,既是目的,也是路径。”2018年初,打造乡村振兴西郊示范片出现在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的构想里。
经过两年建设, 60公里长的铜梁西郊绿道贯通。
这条穿行于青山绿水、涵盖5个镇街24个村(社区)、围合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的绿道公路,将村落、产业、景区连成了一串珍珠。“绿道经济”在铜梁萌芽。
添动能:经济起跑进入“康庄”
成王果业的负责人陈贵虎算得上是西郊绿道上的“老业主”了。
成王果业位于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是一家现代农业果苗培育企业,也是重庆市农业龙头企业。在陈贵虎看来,企业的发展几乎同步于西郊绿道。
绿道没修之前,通往苗圃基地的只有一条1米多宽的土路,落雨就见泥,而且还有“断头路”。
绿道建好,陈贵虎便迎来了企业发展的高光时刻。沿着绿道来苗圃考察,“打卡”的客流激增,当年,成王果业果苗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同期增长了约20%;200亩的苗圃基地,也扩展到了800亩;今年5月,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专家大院”在基地建成……
这样的故事在西郊片区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
玉皇村距离铜梁城区仅5公里路程,几年前,这里与周边其它小村庄一样,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仍以传统农作物为主,由于挣不到钱,原本3000多人的村子仅剩下600多人。
2018年,铜梁将玉皇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并列为铜梁区第一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
这一变,村里的闲置土地盘活了。
玉皇村先后发展起以苗木、猕猴桃、淡水鱼为主的种植养殖业;同时村集体利用闲置校舍、集体资金向本村两家农业企业入股,先后创办起农产品加工厂、逍遥山庄游客中心。
目前,村里已引进11家农业企业。仅2019年,全村村民土地入股及第二次分红180余万元,村集体纯利润创收28万元,农户户均增收近2万元。
现在,包括成王果业、荷和原乡、牧堂纯草莓基地等30多个原来分散的产业形成了特色经果、生态水产、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让沿线村民受益不少。
新蓝海:“流量明星”开启2.0时代
绿道为产业发展带来红利,但铜梁并不满足于此。
通过持续推动农区变景区,加上各种产业基地的发展壮大,西郊片区满足了游客吃住玩乐购等不同需求,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一场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的旅游模式逐渐在铜梁西郊明晰。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截至目前,铜梁旅游“打卡地”已吸引超100万人次涌入西郊绿道观光、健身、休闲,带动沿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铜梁区土桥镇镇长丁真兵深有感受,这几天他有些发愁,愁的是生意太好。绿道成“流量明星”后,游客越来越多。
以往景区游客主要来自铜梁本地,而今年来自重庆主城、周边区县的游客比比皆是,甚至不乏湖南、四川等外省游客。
丁真兵称,往年七八月旅游旺季,景区停车场上最多同时停上几辆大巴,而今年高峰时,足足有30多辆大巴。
西郊绿道的贯通不仅让各村子融合成一个大旅游景区,也让当地村民搭上乡村旅游的东风。
铜梁区南城街道西来村村支部书记周英德最近几年的工作,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西来村以前是典型的“空壳村”,集体经济无收入,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去年,西来村抓住了自己位于西郊片区的地理优势,在绿道沿线布局了1300多亩玫瑰基地,还环河建起了玫瑰岛,并围开发了精品民宿。
如今,乡村“爱情产业”焕发生机,西来村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打卡地,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90多万元收入结余。
民宿经济延长了乡村游的产业链条。目前,西郊绿道沿线已布置“西郊雅社”系列精品民宿,包括西郊雅社民宿、黄门小筑民宿、月色雅筑民宿、原乡小憩民宿、荷和原乡民宿等。
为了促进旅游业持续复苏,铜梁还推出了西郊花语悠游谷、安居古城、铜梁龙景区一日游等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出台了旅游营销奖励政策,对组团游、自驾游等旅游活动给予奖励。
这些布局,正折射出了铜梁对“绿道经济”的构想——把以往“单打独斗”的产业整合起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铜梁计划打造出一个西郊大景区,变绿道为流动的风景线。而这,也意味着铜梁的绿道经济驶入了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