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结伴而至,全国上下好多干部职工都在谋划着长假的过法,而内蒙古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ICU重症监护室里却有这样一群人:
她们低着头,用湿纸巾一个部位一个部位,从头到脚、认认真真地给赤身裸体的患者擦洗着身子,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头、脸、眼角、鼻孔、耳蜗、颈部、腋下、大腿根儿,擦洗干净后,再涂上爽身粉以免产生褥疮,即使私密处也都不能闻到异味,确保绝对的卫生无菌;更换纸尿垫、处理大小便或痰液等排泄物;对于男性患者,还得剃头、刮胡须,否则一些管子粘不住、固定不牢;鼻饲患者需每隔半小时推送50毫升营养液,以保证大肠营养;要严密注视各种监测仪上面的各种参数,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嘀——嘀——嘀,监测仪的声音仿佛刻入了这群人的脑海,无论走到哪里、手里干着什么活,她们都能准确判断出,那一种节奏是自己负责管理的病床所发出的。
一位叫张娜的护士告诉笔者,他们的心无时无刻不是悬着的,整个人长时间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进ICU的都是重症病患者,如我们神经内科,大都是脑出血、脑梗、卒中,有的略有意识,有的干脆没有意识、长时间昏迷,有的还并发心肺等疾病,得格外小心。”
“患者的家属在外面紧张,我们在ICU紧张。没办法,病人随时都有危险,有好多护理程序家属根本完不成,必须放在ICU,密切关注。一有情况,医生、护士一起上,就像打仗一样,时刻准备战斗。”
副主任医师陈金是医学博士,工作16年来,在她和队友的思想意识里,她们都是病人的家属,是病人的“守护神”,是给病人带来希望和未来的人,容不得半点马虎。
陈德贵是从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转来的,急性脑梗死,做过拉栓手术,转入ICU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需鼻饲,需呼吸机,需插肺管,心脏严重不好!
“像这位老人,已经在ICU住了一个月,几乎全由我们医生和护士陪伴着,700多个小时的观察、700多个小时的侍弄,家属隔一天才能探视半个小时,可以说,我们医护人员不是他的亲人也得变成亲人。”陈金大夫如是说。
内蒙古医院的神经内科是中国AD临床前期联盟成员单位,在全区范围率先开展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帕金森患者数据库建立基因检测、全脑血管造影在神经系统应用、睡眠障碍性疾病的诊治、神经重症医学、视频脑电图监测在非癫痫诊断、脑组织活检等多项国内外高新技术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慢性脑缺血诊疗培训基地,是中风120特别行动组,“治疗方法有多么科学我们不懂,医术水平我们也没法衡量,但仅态度而言,我们就觉得这家医院的确是一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医院!”
病患者家属说,神经内科完善的设施、温馨的提示、赶超子女般的精心护理,医护人员不急不躁为病患家属答疑解惑,有条不紊竭尽所能细致检查用心诊治,积极与埠外专家远程研讨会等工作方法、思路和态度,真得很暖心。
据陈德贵的妻子和两个儿反映,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心急如焚、手足无措甚至方寸大乱,可每一次见到医护人员就激动不已,说:“仿佛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说得真好,一定要好好感谢一下陈金大夫,护士也要感谢。”在走廊里,陈德贵的妻子一遍又一遍地叮嘱儿子们,“不管你爸怎样,咱都得好好感谢医生,人家很尽心、费了大劲了!”
也的确,每次陈德贵做检查,这位陈金大夫就与几位护士一起楼上楼下跑,即使是休班,也不忘跑到病房查看老人病情,还语重心长地给家属讲解沟通,一沓又一沓地书写情况分析,再加上都姓陈,同事们都以为是亲戚关系。
“明天我就到急诊科轮值了,去三个月。新来的主治大夫会和我一样尽心尽责的,这一点你们尽管放心。我们ICU的护士全都是从北京知名医院进修回来的,首都是啥标准,我们内蒙古医院就是啥标准。”
听说陈金大夫要调走,陈德贵的家属和好多家属一样,心里都有点不舍。因为她不收红包、不接受宴请、大过节的连个果篮都不要,家属们过意不去,只能用锦旗和鲜花来表达发自内心的谢意。
“举国上下都在欢庆佳节,家家户户都想办法大团圆,可他们医护人员却在医院里、在病房里,不畏脏累地呵护着别人的家人,我们家属真得感到心疼。”
陈德贵的长子特意从郑州赶来,他说要在节日到来之前,代表他们整个家族感谢一下内蒙古医院,感谢各环节上的检验师、化验师以及全体医护人员,要谢谢这些品格高贵的“男神”和“女神”,并相信有他们的守护,所有病患者身边的病魔一定会被驱除,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也一定会早日到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