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两国传统文化里,“秋”都有收获的寓意。时值两国元首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后的首个金秋,中俄这对老朋友再度频繁聚首,在各个层级和多个国际场合扺掌而谈,共商大计,共谋发展。
两国元首交往疫期热度不减。9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俄罗斯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两国元首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10月,普京总统以视频方式先后出席中方主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领导人峰会、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两国元首就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促进全球交通可持续发展发出共同声音,为处于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之中的世界规划合作蓝图,指明前进方向。此外,普京总统在“2021俄罗斯能源周”活动上特别谈及同习近平主席的友谊,点赞中俄经贸、能源合作成果。
两国近期在务实、人文、国际多边领域的交往同样热络。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分别以视频方式出席“2021俄罗斯能源周”和第三届欧亚妇女论坛。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杜尚别实现年内第二次面对面会晤,双方还在联大一委一般性辩论期间发表关于加强《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联合声明。此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中方主席夏宝龙以视频致辞方式出席中俄民主与经济现代化论坛开幕式,及时有力宣介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发展观、民主观。
可以说,近期中俄在多边场合协作频率之高、分量之重、覆盖范围之广均属罕见。从交流议题看,既有区域合作、互联互通、能源合作这样的传统项目,也包括生物多样性、妇女事务等重要领域。从致辞内容看,两国对双边和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高度一致,提出的应对举措建议深度契合。一个多月来的高层交往,既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相互支持彼此举办重大活动的一贯立场,更展现了两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远见和担当。
笔者认为,中俄上述频密互动绝非偶然,而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实需要的生动写照。一方面,中俄山水相连,毗邻而居,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牢固的政治互信和世代友好理念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两国合作具有高度互补性,在能源、投资、航天、军技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利益融合不断加深。2021年1-9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9.8%,达到创纪录的1025.29亿美元,全年贸易额有望再创新高。此外,不论是促进各国间的互联互通、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还是在能源、军控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俄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国际社会对中俄的需求和期待中俄关系同样与日俱增。
从更深层次看,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着国家间交往模式,能否及时转型并适应线上交往的新模式、新需要,是各国共同面对的一大课题。在这方面,中俄无疑又一次走在了前列,为国际社会作出有益探索和实践。去年以来,两国元首已6次通话,普京总统是习近平主席通话次数最多的外国元首之一。今年6月28日,两国元首举行首次双边视频会晤,再开元首“云交往”风气之先。疫情非但没能影响两国元首的战略沟通,反而促使中俄双方进一步拓展了元首交往的形式,成为两国外交实践的重要突破。实践证明,两国元首及时深入沟通,尤其是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相互协调,不仅是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俄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的世界并不太平,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共振,全球市场低迷、供应链紊乱,人类健康面临巨大威胁,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交替困扰着国际社会。一组健康、稳定、生机勃勃的中俄关系,不仅是两国之福,也是世界之幸。作为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是现行国际关系体系中无可替代的“稳定之锚”,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放眼未来,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面对何种困难,中俄都有责任,也有能力继续坚毅前行,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与协作,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中俄智慧”“中俄方案”。
节气更替,秋意渐浓,但中俄关系的高度和热度不会因外部环境而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合作与友谊之树一定会茁壮成长,四季常青,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