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巴尔虎右旗积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牦牛、蜜蜂等特色养殖品种越来越多,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销往外地各省市,拓宽了养殖户的增收渠道,为农牧民致富开辟了新路子。这不,最近边境牧区又迎来鸵鸟“新宠”,“撞”开了乡村致富门。
阿镇外环鸵鸟养殖户花梅家的院子里,一群体型巨大的鸵鸟扬起脖子东张西望,还不时优哉优哉的撒欢奔跑。到了“饭点”,鸵鸟们迈着大长腿,在围栏旁啄食。养殖户花梅告诉记者,鸵鸟对生存的地理条件要求较低,完全可以适应我旗这样的高寒环境。通过市场调查和实地查看,她首批引进了63只鸵鸟,希望它们可以“驮”起自己的致富梦。
养殖户花梅:“今年3月中旬把它们带到了这里,黑龙江大庆那边养殖户比较多,就从那里学习了养殖经验,然后购买了63只鸵鸟。一直想做养殖业,因为鸵鸟浑身都是宝,就选择了这个特色产业。”
院子里的鸵鸟悠闲的迎着记者来回走动,充满生机和商机。花梅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刚刚起步,初接触鸵鸟觉得很难养,学习经验养殖后发现,鸵鸟不仅好养,市场销售前景也是非常可观,一只鸵鸟生长周期为三年,其重量可达300斤,身高近两米,进入产蛋期后通常每隔一天下一个蛋。花梅说,鸵鸟肉市场售价在每斤50元,而且肉质具有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高钙等特点。鸵鸟蛋更是被称为“百蛋之王”,其蛋壳可雕刻或绘画成各种精巧、高贵的工艺品。此外,鸵鸟的皮和羽毛均可销售。
养殖户花梅:“鸵鸟对气温没有什么要求,不怕冷也不怕热,而且它只吃草或者玉米粒就行。因为今年是第一年开始养殖,所以现在就是售卖鸵鸟蛋,一个鸵鸟蛋是3斤左右,可以卖到280元。”
创业道路已开辟,花梅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希望这些原产于非洲的鸵鸟打破地域界线,在边境牧区让百姓鼓起腰包。下一步,花梅将扩大鸵鸟养殖规模,使鸵鸟养殖真正走上特色化、规模化,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增加收入。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新巴尔虎右旗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成为打开乡村致富门的新渠道,更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支点,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描绘出乡村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