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矛盾纠纷在化解。今年以来,乌审旗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根据矛盾纠纷复杂程度,创新矛盾纠纷“三分吸附法”,建立即知即调、分流分调、联管联调“三分三调”机制,推动小纠纷“最多调一次”、烦心事“最多跑一次”、疑难事“最多访一次”,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吸附和化解在当地。
建立“首访首办+网格调解+全员疏导”即知即调机制,推动小纠纷“最多调一次”
坚持“预防为主、控制增量”原则,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把矛盾化解在前、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压实“首访首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谁接待谁负责”原则,对群众诉求受理、办理、督办、反馈、评价、回访等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最大限度确保各类诉求即发生、即化解,全旗初信初访满意率达到95%以上。发挥“网格调解”作用,依靠和发动群众参与网格化管理,对全旗429个单元网格进行优化设置,选聘网格员495名,开展网格员“访万家——直帮代”专项行动,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推动85%以上的问题在初次调解时得到解决,有效避免基层矛盾向上传导堆积。营造“全员疏导”氛围,统筹推进61个嘎查村和14个社区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充分调动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包社干部、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城乡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社会力量,及时分析研判网格员报送矛盾纠纷事项,完善处置措施,就地开展化解,守好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建立“信访超市+吹哨分流+多元调解”分流分调机制,推动烦心事“最多跑一次”
坚持“分类处置、压缩总量”原则,做好矛盾纠纷分类调处工作,确保问题不拖大、矛盾不上交。设立“信访超市”,整合政法、公安、法院、信访、司法、人社、住建等化解社会矛盾的平台资源力量,配套接待大厅、调解室、心理疏导室、仲裁和速裁庭等机构,配备10名专业性人民调解员,推动信访诉求、矛盾纠纷从“只受理不办理”向“受办一体”转变。全旗33名县级领导常态化开展坐班接访约访,接待来访群众132批次198人次,办结率100%,有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抓好“吹哨分流”,推行“嘎查村上报、苏木镇吹哨、责任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开发网格员App智慧平台,嵌入综治组织、实有人口、特殊人群、社会治安、矛盾排查化解等数据模块及网格地图,完善会商研判、分流指派、协同联动、督办查究等实战化运行机制,苏木镇对本级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旗信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现矛盾纠纷自下而上逐级过筛,分层、分类、分级调解处置。开展“多元调解”,健全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五调联动”工作体系,梳理苏木镇上报和平台直接受理的矛盾纠纷,采取集中调处或分流调处方式,分流至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调处,形成责任共担、多元共调、合力共解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建立“领导包案+联合下访+督查奖惩”联管联调机制,推动疑难事“最多访一次”
坚持“集中攻坚、核减存量”原则,推行“三彻底、三统一”信访积案化解机制,做到彻底查清、彻底说清、彻底了结和政策统一、证据统一、结论统一。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把化解信访积案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明确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要求,落实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化解、包思想疏导、包教育稳控、包息诉罢访“五包”责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调解等手段,2021年全旗县级领导包案57件,已化解49件,化解率85.96%。开展“联合下访”活动,采取无地域、无类别的全频道“一门”受理模式,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通道,变“被动受理”为“主动贴近”、变“转手交办”为“贴身跟踪”、变“单向接招”为“全面服务”,每月定期开展联合下访活动,今年以来共化解疑难复杂信访事项32起,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健全“督查奖惩”机制,加大信访事项督查考核力度,制定《乌审旗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十九条措施》,出台《乌审旗信访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暂行)》,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通报、一兑现,跟踪催办、定期调度信访积案化解情况,全年化解信访积案22件,切实推动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事项得到妥善解决。 (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