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乌旗,只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太镇道路平整,标志性建筑环城而起,公园休闲绿地里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近年来,东乌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攻坚克难、拼搏奋进,交出一份满意的“宜居答卷”和“民生答卷”,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开创了边境牧业旗宜居、宜业、宜游民生发展新路径,为民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范例。
日新月异的城镇。
统筹布局 突出特色
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美丽的东乌旗,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百姓生活幸福安康……近年来,东乌旗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全方位布局,以民生思维优化城市功能,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和民心工程,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不断提升,时时可见动人之景,处处洋溢着欢乐气氛。在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发展进程中,东乌旗秉承“控制外延、丰富内涵、突出特色、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打造“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细化城市管理,城市各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4年来,累计投入21.2亿元,重点实施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第二水厂提标改造,水质稳定提升至国家一级A标准,新建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和粉煤灰填埋场,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镇区内垃圾机械化清扫率达84%。启动实施36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安居工程和生态宜居家园,人民公园、中水湖公园等一批特色休闲绿地和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镇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07%、32%和31.53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67.61%,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并荣获第五届“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
在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快速补齐牧区基础设施短板,新建水源井627眼,安装家用改水设备8769套,完成户厕改造2090户,架设电网454公里,启动实施“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工程,苏木镇所在地移动网络覆盖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牧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全旗拟改造老旧小区36个,计划总投资3.4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7个,8300余人居住环境得到切实改善,预计2022年10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改造中,针对部分小区不同程度存在硬化铺装破损严重,路面凹凸不平,雨季积水,地下管网老化腐蚀,跑冒滴漏,污水排放能力减弱,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逐一进行修复,新建花园式生活垃圾及餐厨垃圾处理厂,实现了小区功能和配套设施的换代升级,使老旧小区“改”出新颜值、“造”出新生活,舒心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居民的广泛赞赏。未来,东乌旗要着力打造“社区品牌”,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一处旗级大数据中心和旗级数字化城管平台,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草原深处的勒勒车队。
东乌旗以“兴边富民”为抓手,力争2022年申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继续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标城市建设。着力构建以乌里雅斯太镇为核心,以嘎达布其镇、额吉淖尔镇、道特淖尔镇、满都宝力格镇为节点,其他苏木为延伸的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遗留小区“三区”改造,切实推动城市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共建共享 普惠均衡
民生领域取得新成就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4年来,东乌旗始终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做好百姓全生命周期服务。财政用于民生社会事业支出累计达61.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首先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余万元,帮助和支持5314人实现稳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9%以内。城镇、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三无”人员、“五保”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2022年,东乌旗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对象政策总体稳定,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通过实施幸福共建共享行动,增进更具质感的民生福祉,强化兜底保障暖民心。
东乌旗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产业拉动就业、创业引领就业、精准服务稳定就业,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增收富民的重要举措一抓到底。规划到2025年,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牧区转移就业2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困难群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在保障就业的同时,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已成功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建立联盟学校,乌里雅斯太幼儿园主体接近完工,各中小学、幼儿园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东乌旗有力有序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自秋季学期开始,各中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了5+2课后服务,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完成两轮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3%,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名校录取率位居全盟首位,校园足球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到2025年,拟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1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5%以上。
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大量资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必要修缮,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医养服务持续加强。新建蒙医医院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基层卫生院改造工程全部完工,阿音奈养老园区竣工,与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组建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医院。明年要扩大免疫规划,十二种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推动申报东乌旗为国家级慢性病示范区和国家级健康促进旗。同时,东乌旗举全旗之力双线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和鼠疫疫情,持续巩固防疫成果见成效。
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在全旗建立16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根据不同疾病患者制订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家庭医生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签约服务活动,分片包户上门服务,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向牧民家庭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等个性化医疗服务。实施“家庭小药箱进牧户”工程,牧民遇到一些常见病在家庭医生指导下服药,有效缓解了东乌旗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造成的卫生服务成本高、可及性差等问题。2016年,道特淖尔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计委评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016年4月,东乌旗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旗。2018年3月,东乌旗荣获自治区“卫生应急规范旗县”称号,旗疾控中心于2020年3月被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中心授予先进集体奖。2019年2月,东乌旗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被命名为自治区健康促进旗,人民健康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下一步,东乌旗要积极申请旗医院传染病区、血液透析中心以及疾控中心项目。继续巩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队伍诊疗水平,构建“一老一小”医疗服务新格局,持续推进旗医院二甲医院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专家坐诊、远程问诊、现场诊疗,年内联络2-3名高等级医院专科专家到旗诊疗。
同时,东乌旗突出特色优势,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和蒙医特色疗法,开展的“蒙医五花药浴”“酸马奶疗法”“蒙医肝胆疗术科”“蒙医胃肠病”“蒙医心脑病”“蒙医风湿布病”等专病专科,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深受广大牧民群众信赖和普遍欢迎。
建成全盟首个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乌兰牧骑排练厅、图书馆投入使用,随着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全面改造,群众活动场所日益增多。
在解决群众矛盾纠纷问题上,该旗构建的旗、苏木镇、嘎查三级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乌里雅斯太镇恩和吉日嘎郎嘎查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嘎查,平安东乌建设取得新成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
兜底保障 惠及民生
社会救助呈现新气象
通过社会救助改革,东乌旗逐步织密社会救助“安全网”,惠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促和谐。首先对贫困建档立卡户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保”纳入低保范围,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完成社会救助提标工作,及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021年城乡低保标准从2020年的每人每月790元提高到814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由2020年的每人每月16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700元。
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的同时,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机制形成合力,及时办理群众申请,低收入人口摸排和系统录入工作以及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探访制度,使供养对象的生活及安全情况及时纳入监管视线之内。
同时,该旗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安全运营管理和养老服务机构安全运营管理水平,探索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医养结合牧区养老模式,全力推进总投资1.07亿元的阿音奈养老园区项目建设。在建设养老院的基础上,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体系建设方案,打造旗级、苏木镇级、社区级三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初步确定在阿音奈养老园区内设18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指挥调度中心、在额仁高毕社区和牧民养老中心(巴彦额日和图社区)建设两个社区层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乌里雅斯太镇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养老服务由重点服务特困供养人员,逐步拓展到服务所有老人,最终为老年人提供集“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于一体的“六助”服务。新建殡仪馆项目使殡葬服务市场规范文明有序。残疾人两项补贴做到精准认定、精准识别、精细化管理,东乌旗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和困难残疾人全部被纳入救助范围。
宏伟蓝图已描绘,奋进的号角已吹响。如今,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边境牧业旗正在悄然崛起,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东乌旗正昂首迈入新征程。(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林喜 图片由中共东乌旗委员会宣传部、东乌旗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