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专栏 > 内蒙古政协

人民日报 |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进中国式现代化)

  编者按:

  《人民日报》3月6日第17版刊发文章《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住内蒙古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鄂晓梅接受采访,围绕我国涉外立法谈了看法建议。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在人民网开展的2024年全国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入选十大热词,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法治领域的关心关切。会内会外共鸣,线上线下同频。今年全国两会上,围绕以良法善治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法规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付子堂代表表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完成修订,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得以更好发挥……我国不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切实增强,立法工作不断向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延伸。

  “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体系,能够为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保障。”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鄂晓梅委员说,“近年来,我国涉外立法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但涉外立法的衔接性、协同性需进一步加强,国内法与国际法的互动还需进一步深化。”她建议,进一步增强涉外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浩律师(南昌)事务所主任冯帆代表表示。调研中她发现,目前我国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较为分散。“应确保民营经济主体在市场准入、投融资、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受到更完善的法律保护。”冯帆代表说。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实施的两大关键领域。从执法领域看,本次调查中,网民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关注度较高。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各地在转变政府职能、公正文明执法方面蹄疾步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秦皇岛市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做到服务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制定‘轻微免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让执法既有法度又有温度。”河北省秦皇岛市市长丁伟代表介绍。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案件办理实现公平正义,要求司法机关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以能动司法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四川,各级法院开展“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机制改革,当事人从递交诉状到案件执结的平均用时比改革前大大缩短。“我们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代表说。

  厉行法治,既抓末端、治已病,也抓前端、治未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时代特征。”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琛代表介绍,社区持续深化“红巷老舅妈”调解品牌,依托司法所构建的“调解员+社区顾问律师”等机制,切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实现基层和谐稳定。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勇代表看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法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李勇代表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就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增强了大家的法治观念。”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李青霖代表介绍,该校通过聘请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带动孩子们的家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习惯。

  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律师协会会长于宁杰代表建议,“深入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进社区、到村庄,让高品质法律服务直达家门口。”

  不只是城与乡,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发展的探索也在区域间展开。去年,乘着“闽宁协作”的东风,福建与宁夏建立律师行业对口帮扶关系,在律师事务所管理、业务拓展、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建设、法律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收到良好效果。

  

代表委员表示,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马丽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