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印发后,在全区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意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产业工人的关心关怀,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总工会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共同发力,认真履行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协同配合,围绕中心任务、聚焦重点难点,稳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我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技能素质有力提升、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职工福祉不断增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7月10日,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建筑赛道复赛暨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经理技能竞赛在呼和浩特开幕。
坚持党的领导 凝聚合力高位谋划
自治区党委将推进“产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自治区政府将“产改”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
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及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出台《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发“产改”年度工作要点,全面部署全区“产改”重点工作。各盟市积极跟进建立组织领导机构,随着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全区徐徐展开。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不断强化对产业工人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注重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
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在“两企三新”党建科学化规范化上下功夫;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充分发挥宏观管理、综合经济管理协调部门职责,更好发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党建引领作用;
自治区教育厅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向重点产业链集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多措并举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想方设法提供干事创业平台、积极推荐申报国家各类荣誉称号;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产业工人队伍。截至目前,我区共认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60户,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27户;
自治区财政厅发挥减税降费政策积极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开展劳模工作,开展困难职工帮扶;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力度;
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构建完善国有企业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形成体系,鼓励大型企业制定技能人才发展战略,健全产业工人培训制度;
……
各成员单位同下一盘棋,结合自身职能职责陆续出台几十项“产改”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详细部署了全区层面落实“产改”举措的任务表和路线图。
作为牵头抓总部门,自治区总工会认真履行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积极主动与相关厅局沟通协商,扎实做好推进改革的对接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把推进“产改”与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制定支持广大职工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打造中国绿电铝之城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等措施,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推进,培育打造全区第一个“工匠之都”和职工创新示范区等具有我区特色的“产改”品牌。
同时,强化试点示范,聚焦国有企业、非公企业、旗县3个“产改”重点领域,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国有企业方面,重点聚焦包钢、电力、蒙能等国企“突围行动”开展工会服务专项行动,培育国企“产改”样板;非公企业方面,以自治区非公百强企业为重点,选树20家综合示范点和60家非公企业项目试点,2024年又确定54家民营企业为综合示范点,百强民营企业“产改”试点覆盖率达86%,试点单位涵盖自治区8大产业集群和18条重点产业链。
肩负着担当与使命,全区“产改”工作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谋划部署下全力推进,一项项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
中盐内蒙古化工公司建立完善产业工人培养“1+1”师带徒机制。
做好“三个坚持” 夯实思想根基
“政治上保证”是“产改”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推进“产改”中,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始终把思想政治引领作为整个改革体系的核心,引导产业工人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先锋。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工作始终,上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线上线下职工大讲堂、劳模宣讲报告会等活动,不断夯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基础;加强“三个精神”宣传阵地建设,组织自治区主流媒体对我区荣获全国和自治区“五一”劳动奖、大国工匠、北疆工匠、自治区“最美职工”等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宣传报道;举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在全区广泛开展模范典型事迹进公园广场、进街道社区;强化“产改”专题培训,2023年以来,分别在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地举办6期“产改”培训班,480余人次参加培训;将先进典型人物吸纳到自治区“理论学习轻骑兵”示范宣讲团,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宣讲,引导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坚持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带工建,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科学制定年度发展产业工人党员计划,鼓励和引导生产一线班组长、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劳务派遣工特别是优秀青年工人积极加入党组织。
2023年9月,自治区总工会在包头市组织召开全区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会。
把准“三个方面” 保障成长成才
“素质上提高”是“产改”工作的关键之举。在实践中,全区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高技能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搭台铺路。
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大赛——围绕完成好“五大任务”,健全以全区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的“1+N”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累计举办覆盖近百个行业(产业)、390余个工种的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自治区总工会连续开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劳动竞赛大会战、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产业工人在行动推进会、“三北”工程攻坚战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大会战、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区工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助力“温暖工程”现场推进会、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能源体系”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助力自贸区创建工程打造北疆亮丽口岸工会推进会、纪念“安康杯”竞赛活动40周年观摩座谈会、助力新质生产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十大行动”。
培育高技能人才——贯彻落实“新八级工”制度,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全区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119.5万人,有11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94名全国技术能手;组织参加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中国北方稀土张文斌团队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成果首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成果”;推荐培育大国工匠人选,卢仁峰入选2021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郭晋龙入围2023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戎鹏强、洪海涛获评“大国工匠”,张文斌、郑贵有、龙俊峰入选2024年度“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截至2023年,共选树北疆工匠85名、盟市级工匠498名。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自治区总工会建成“1+22+N”内蒙古工匠学院体系,打造28家内蒙古工匠学院,其中6家为新质生产力工匠学院;安排20个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工种,安排12项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引领性劳动竞赛项目。2024年开展了助力新质生产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下拔专项补助1230万元,指导28家已挂牌的内蒙古工匠学院,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数据算力等新质生产力方向,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高校毕业未就业学生专项技能提升培训、职业院校在校生新质生产力赋能培训等相关培训项目,培训1.8万人次。
2023年12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北疆工匠发布会暨颁奖典礼在鄂尔多斯市举办。
聚焦“三个重点” 维护合法权益
“权益上维护”是“产改”工作的重要保障。工作中,各地各单位积极认真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完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切实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聚焦法治保障,自治区人大修订通过《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出台《自治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目前,我区已制定现行有效涉及劳动方面的地方性法规11件。
聚焦完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自治区总工会、人社厅、工信厅、国资委等部门以各种方式鼓励各类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自治区总工会出台加强职工疗休养工作等文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有力保障了产业工人各项权益。
聚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纳入对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全面实施自治区地方标准《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全区已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2011家、工业园区23个。持续深化“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信访”协作联动机制,全区旗县以上地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达100%,建设选聘劳动法律监督员25745人。各级工会深入1009家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活动,督促整改各类问题隐患303个。
强化“四项举措” 队伍持续壮大
“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是“产改”工作的初衷。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打造了一支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强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自治区总工会等5部门联合出台11条具体举措支持职工技术创新。近5年,全区打造110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涌现出3万项发明创造8361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推动“五小”创新工作,加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全区已建成自治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4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374个,多项职工创新成果获得全国大奖;从2024年起,每年培育30名左右北疆工匠,示范引导各盟市、产业工会每年积极支持培养200名左右盟市(产业)级工匠人才。
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深入实施“访企拓岗促就业”“万企进校园”“京津冀蒙工会跨区域促就业创业”等活动,培养稳定就业和高素质产业工人。
强化推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落地,深入实施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全区职业教育年均培养近12万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22万名城乡劳动者,持续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
强化统筹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稳定,8部门联合印发县域农牧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推动农牧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自治区总工会以走访慰问、关心关爱为重点,开展“暖边北疆行”关爱行动,行程5000多公里、走访12个口岸,投入1380万元支持12个口岸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起来,有力夯实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基础。
坚持落地落细 持续发力高标落实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紧迫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将贯彻落实《意见》作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结合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完善统筹协调、部署落实、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制度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能否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各项改革政策举措真正落实落地,必须举各方之力加以推进。各级“产改”领导机构将着眼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上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着眼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引导产业工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工人教育培养,畅通发展通道,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切实增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实效;着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助推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切实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
创新源于实践,奋斗成就梦想。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全区正汇聚起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的强大合力,在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实践中发挥好产业工人的重要作用,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本版文图均由自治区总工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