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探访了察右后旗北部土牧尔台镇的金界壕遗址。这座始建于金代的巨型军事防御工程,以独特的“壕墙一体”构造横亘草原——外壕、主墙、内壕、副墙层层纵深,残高1.5至2.5米的墙体和边堡遗址仍显恢宏气势。金界壕全长5500公里,其中察右后旗段15.26公里遗存完整,蒙古语称其为“和日木”,见证了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察右后旗现存180处不可移动文物,构建起完整的时空坐标体系。除了见证北方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交融的克里孟古城和金代界壕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还有反映鲜卑文化的北魏长城、镌刻红色记忆的红格尔图战役旧址等7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它们共同串联起草原丝绸之路的文明密码。


(使用第四次文物普查手持端,进行打点、定位、拍照)
察右后旗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段志勇说:“目前我们正全力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完成全旗8个苏木乡镇的田野调查,新发现5处金元时期遗址。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完善文物档案数据库,实施动态监测保护。同时通过数字展陈、研学体验等方式活化文物价值,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未来察右后旗将构建数字化文物档案库,运用动态监测技术守护遗址安全。依托数字全景展示、边塞主题研学等创新形式,让千年界壕变身“活态课堂”。如今,金界壕虽已卸下军事重任,却以文化纽带的新姿,续写着草原文明的当代叙事。(冯丽媛 樊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