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产业新闻

“科技+产业”创新带来蝶变效应

  “科技创新倍增计划”作为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聚焦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人才智力引育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项重点任务,链接高端创新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落地重大科技成果,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

  面向未来,围绕京蒙两地各自优势和特色,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协同推动科技合作再上新台阶,需要形成“技术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

  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京蒙协作不仅仅是政府和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还需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企业既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也是产业创新的实践者,要进一步强化京蒙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持续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无缝对接。民营企业有着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龙头科技企业的产业链带动效应十分突出,带给对口协作区的不仅仅是单个的科技项目,而是一整条产业链的带动示范。

  进一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自治区科技产业的底子整体相对还比较薄弱。一些京蒙合作项目注重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不够,可持续的合作能力不强。北京部分企业来内蒙古进行科技产业投资,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却没有找到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缺少延续性。因此需要坚持远近结合的原则,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起互惠互利、长期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进一步重视本土科技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内蒙古的所需所盼。鉴于营商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和生活品质、生活质量等软环境差距,需要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对于带技术和团队来内蒙古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倾斜支持,补齐人才短板是重中之重。坚持面向内蒙古的战略需求,本着“内蒙古所需,北京所能”引才、聚才开展科技合作。

  进一步释放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自治区产业、区位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场景优势,借着“京技入蒙”“东数西算”契机,在乳业、稀土、储能、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组织实施关键领域重大场景应用项目,推动创新成果在内蒙古转移转化,坚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飞跃,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今后一个时期,引资源、强合作、抓项目、建平台仍将是京蒙协作的重点,要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和科创飞地等方式,集聚创新资源,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塑造富有科技含量的招牌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成果转化示范。建议把更多科技合作内容纳入新一轮京蒙协作、东西部科技合作战略框架和“十五五”发展规划,聚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跨区域双向融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姜宝林)

编辑:刘滢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