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网建设推进,通信网规模持续扩大,各类资源及运行数据同步大幅增长。面对通信管理标准提升带来的管理、统计、分析、评价等工作日益繁杂的挑战,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通信公司通信调度处积极探索技术创新路径,通过构建智能工作台、打造可视化报表、部署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举措,全面优化通信运行统计评价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统计分析工作中的诸多难题。
在传统统计模式下,每月通信系统资源及运行情况统计工作面临多重困境:数据规模庞大,人工录入易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修改缺乏有效追溯机制,各类文件填报效率低、错误率高。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更可能因数据偏差而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为破解上述难题,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通信公司通信调度处率先构建智能工作台,实现通信数据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该工作台整合通信系统资源台账、运行数据等各类信息,通过标准化数据录入和数据校验规则制定,从源头保障数据质量。同时,借助内置的数据修改日志功能,完整记录每一次数据变更的时间、人员及内容,实现数据可追溯可查询,为数据准确性筑牢“防护网”。

在此基础上,每月汇总的数据被转化为多维度可视化报表,让数据“开口说话”。可视化报表从各单位、各电压等级数据占比等多个维度,通过柱状图、饼状图等直观形式展示通信运行概况,为运行总结和运维方案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针对人工填报耗时易错的痛点,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通信公司通信调度处运用低代码技术部署RPA机器人,实现报表填报及报告生成全流程自动化。RPA机器人可智能提取通信运行台账核心数据,按不同文件的格式要求及填报规范,精准自动生成月度例会等各类统计分析总结,解决了人工复制粘贴过程中的漏填、错填问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构建通信驾驶舱,为通信调度现场决策提供支撑。通信资源与运行情况驾驶舱大屏已部署于通信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实时同步统计数据,以动态可视化方式呈现通信系统运行全貌,为通信调度检修、故障处理及消缺等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提升了工作效率。
此次通信运行统计评价管理优化工作,通过“智能工作台+可视化报表+RPA机器人”的技术组合,构建起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体系。这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更实现了从“数据统计”向“数据价值挖掘”的转变,为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通信公司通信调度处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应用,拓展智能化管理场景,推动通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