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会议活动

从“三零”绿色焊接到氢能全产业链:记者团探访德阳绿色智造现场|2025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

 

  

  9月15日,“绿色新能源·智造新未来——2025全国主流记者德阳行”首日,记者团走进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汽轮机和东方锅炉,深入数字化车间、氢能科技应用示范园和化学链燃烧中试基地,聚焦绿色能源装备智造与氢能全产业链创新实践,探访中国装备科技城德阳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技术突破与产业成效。

  东方汽轮机:焊接数字化车间实现“三零”模式

  记者团首站抵达东方汽轮机,参观国内首个绿色高效焊接数字化车间。该车间自2021年11月启动建设以来,以“绿色、高效、优质、低耗、安全”为理念,建成了汽轮机高温部件、辅机换热器及复杂精密构件3条智能化焊接生产线。

    国内首个绿色高效焊接数字化车间一角

  走进车间,以往火花四溅、烟尘弥漫的传统焊接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安静的环境、自动化设备的高效运转和工人通过显示屏与遥控器精准操控作业的画面。

  东方汽轮机数字化与智能制造部副部长王琨向记者介绍:“过去焊接车间以手工操作为主,工人常年面对粉尘、噪音和高温,一天下来‘脸红脱皮’是常态。”如今,通过窄间隙自动TIG焊、柔性感应加热、5G+焊接数采等13项行业首创智能技术的应用,该车间率先实现“零缺陷、零变形、零排放”的“三零”智能制造模式。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从84%大幅提升至接近100%,人均生产效率提高三倍,作业环境实现无烟无尘化,成为国内绿色智能制造的标杆。

  王琨还透露,下一步公司将推进数据技术的全面覆盖,从目前80%的焊接作业过程向100%拓展,让高强度焊接操作变得更轻松;同时引入AI视觉检测替代传统人工焊缝评判,进一步提升质量控制的精准度和效率。

  东方锅炉:氢能全产业链与碳捕集技术国际领先

  离开东方汽轮机,记者团前往东方锅炉氢产业科技应用示范园,这里又隐藏着哪些氢能领域的“黑科技”?

    氢产业科技应用示范园一角

  示范园内集中展示了国内首个“制氢-储氢-发电-供热-制冷-供氧”六联供系统、MW级PEM电解水制氢系统、270kW燃料电池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装备。园区集成多种绿色制氢路径,包括光伏发电制氢和业界首个垃圾/生物质制“超级绿氢”示范应用;储氢环节则涵盖高压气态、有机液态、固态储氢等多类型国内最大容量储氢系统。

  东方氢能制储技术研发部新产品研发室主任闫旭东表示,该园区是全国首个集成多种绿色制氢、储氢与多路径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科技平台,可实现兆瓦级光伏发电直连PEM水电解制氢,通过“制-储-加-用”全链耦合,实现氢电互融的多级能源供应。园区已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和国家能源局绿色低碳转型案例,为四川省清洁低碳氢领域唯一入选平台。

  针对国内首个MW级PEM电解水制氢系统和最大功率270kW燃料电池系统的实际应用,闫旭东介绍,这些装备关键参数均达国内先进水平,并通过第三方权威检测。2024年,该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超高海拔地区,完成长周期运行验证,为当地综合用能提供有力支撑。

  谈及“超级绿氢”技术,他指出,垃圾与生物质制氢兼具环保与经济效益:每产1吨氢可减少约30吨碳排放,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同时原料来源广泛,每公斤氢气成本有望降至20元以下,具备与化石制氢竞争的能力,产业化前景广阔。

   世界最大化学链燃烧碳捕集示范装置

  在离园区不远处,世界最大化学链燃烧碳捕集示范装置的现场同样令人震撼。东方锅炉基础研发部副部长林山虎告诉记者,该装置是中欧合作项目,成功实现5兆瓦化学链碳捕集系统的自热连续运行,碳捕集效率大于95%,二氧化碳浓度超过90%,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低成本碳捕集技术,成本不到传统技术的三分之一。”林山虎强调,“这项技术可使二氧化碳捕集引起的供电效率损失从10个百分点以上降至4个百分点以内,还可拓展应用于化学链气化,预期取消空分系统,使气化投资和运行成本降低近一半。”

  此次记者行展现出中国装备科技城德阳作为全国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在绿色新能源领域的领先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东方电气集团通过东方汽轮机、东方锅炉等核心企业,布局氢能、储能、碳捕集等前沿方向,构建了覆盖气电、核电、氢能、工业透平等的多元绿色产业体系,正以创新实力为“双碳”目标实现和能源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胡旭阳 摄影报道)

编辑:付晓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