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聚焦•中铁六局呼和铁建

兴和县:中医惠民编织基层健康网

  9月15日清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卫生院中医馆里,68岁的张志刚正坐在理疗床上接受艾灸治疗。“以前腿疼得下不了地,去县城医院来回得折腾一整天。现在镇里中医馆啥设备都有,王大夫的针灸手艺比城里专家还管用,十几天下来能自己走路了!”张志刚拉着主治医师王建军的手,笑得合不拢嘴。这暖心场景,正是兴和县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走进兴和县医院新落成的“中医堂”,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这里不仅配备了全自动煎药机、中医经络检测仪等现代化设备,还设有名老中医工作室。“过去群众总觉得中医见效慢,现在我们通过‘辨证施治+精准理疗’,很多常见病3天就能见效。”兴和县卫健委主任杨玉山介绍,近3年全县累计投入516.6万元,建成14个标准化乡镇中医馆和17个村级中医阁,基层中医诊疗设备覆盖率达100%。​

  在大库联乡中心村卫生院,村医李红梅正用“6+4”中医适宜技术为患儿做推拿。“县里统一培训了针灸、拔罐等六类基础技术,我们还根据村民需求加学了小儿推拿、艾灸熏蒸。现在村里孩子感冒发烧,家长都先找我来推拿,去年光这项服务就做了300多人次。”李红梅边说边展示她的“中医服务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诊疗信息。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同样精彩纷呈。在兴和县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中学生正在“本草万象”展区观察药用植物标本。“这个基地有704件中药材展品,我们还开发了医药文化基地联动现代技术展厅,在现场能直观感受中医药的魅力。”基地讲解员李敏指着互动体验区的孩子们说,“上周有个小朋友体验后,回家就拉着爷爷学认草药呢!”

  “现在镇里中医馆能刷医保,针灸一次才花15块钱,比去城里省了车费和住宿费。”正在做理疗的村民赵桂兰算起了明白账,“党的政策就是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服务!”​

  从设备齐全的中医馆到深入田间的义诊团队,从传统的望闻问切到现代的智能诊疗,兴和县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中医药“老树发新枝”。如今,全县基层中医师占比达31%,年中医服务量突破1.2万人次,65岁以上老人中医体质辨识率达80%,一幅“中医普惠、百姓安康”的和谐画卷正在这片土地徐徐展开。(本报记者  海军  通讯员  张瑞秀)

编辑:付晓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