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会议活动

破解一桩难求 德阳造出自动驾驶“移动充电宝”送电到车旁丨2025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节假日来袭,高速服务站、景区等地充电桩“一桩难求”?近日,在德阳市什邡罗汉寺景区,一辆科技感十足的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灵活穿梭于停车场、景区入口之间,为新能源车辆提供“随停随充”的智慧服务。

  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落地景区

  这辆便携式“移动充电桩”是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在德阳工厂生产下线的天工一号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9月16日,“绿色新能源 智造新未来”2025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采访团走进该公司德阳工厂进行探访。记者看到,其中一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

  较高,仅有5名工人,一旁的焊接机器人正挥舞机械臂,对低速无人驾驶车的底盘进行精准焊接。

  生产线

  据介绍,天工一号自动驾驶储充机器人是新工绿氢推出的移动储充机器人系列拳头产品,以智慧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集成移动机器人、工商业储能、充电桩、应急保电等核心能力,为用户提供经济、绿色、柔性、智能的充电保电服务。目前,该产品已在什邡蓥华大峡谷漂流景区、什邡夜市等场景落地,未来也计划落地三星堆博物馆。

  这个今年4月刚刚从成都引进德阳什邡投产的企业,在6月27日第一条产线首批移动储充机器人正式下线。“这得益于德阳市和什邡市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不仅上门服务,协助手续办理,更是在产品落地应用方面积极链接资源。”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段笑晨说,目前8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有3条生产线,预计年产3000台移动储充机器人。

  移动储充机器人

  “这个也是充电机器人吗?”现场,悬挂在车间上空的空中移动加能机器人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段笑晨向大家介绍,这其实是一个能够全地形适配的“移动充电宝”,单条轨道便可覆盖20多台车辆的充电需求。“尤其对于很多老旧小区而言,地面空间紧张、难以安装固定充电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头顶空间’来实现充电功能。”

  段笑晨表示,中国装备科技城德阳正瞄准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目标,本地就有产品底盘、电池包等主要原材料的全链条配套,将很大程度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生产效能。“下一步将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实现年产万台移动储充机器人。”(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谢川霞 刘文君 摄影报道)

编辑:付晓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