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安盟通过健全交易体系、规范交易程序、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农村牧区集体资产资源阳光透明入市交易,累计挂牌项目63宗,成交26宗,总额达331.94万元,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资产”,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兴安盟明确将农村牧区土地草原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等八大类资源纳入交易范围,对达到一定标的额的项目强制要求入市公开交易。交易过程严格履行集体民主决策程序,参照“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并报苏木乡镇备案,确保过程公开、结果透明。兴安盟行署印发的《关于做好全盟农村牧区集体资产资源入市交易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为交易流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作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科右前旗率先探索“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信息系统、交易规则、交易鉴证、服务标准、交易结算和交易监管,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旗村通过平台公开竞租,该村养殖场以每年3万元的价格成功出租,实现了自治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平台交易“零的突破”。村民感慨:“平台交易公平透明,租金比过去高出不少!”目前,科右前旗已拓展线上便民服务,通过“前旗e办事”小程序实现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指尖办”,线下设立一站式窗口,提高服务效率。
与此同时,各旗县市还建立由农牧、财政、自然资源等多部门组成的监督机制,对交易后资产开发利用进行跟踪监管,严禁改变土地用途、破坏生态等行为。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如今,兴安盟正逐步构建覆盖旗县、乡镇、村三级的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科右前旗俄体镇齐心村养殖场3个圈舍和大石寨镇保锋村养殖场等项目陆续上线成功出租,推动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高敏娜 实习生 马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