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内蒙古经济

包头稀土高新区招商有个“青年铁军”

  20个定向招商小组、40名青年招商骨干历时18个月,奔赴全国百余座城市进行“地毯式”招商,将会带来怎样的丰硕成果?包头稀土高新区招商引资交出了“硬核答卷”——

  累计对接企业3200余家,签约落地稀土永磁电机企业数量为过去30年总和,全国磁材前15强企业有10家落户稀土高新区,实现稀土新材料产能稳居全国第一……

  “诚意、重视、环境、服务!”谈及项目落地投产的经历,卧龙集团总经理助理裴植的评价掷地有声。作为全球第二、全国最大的电机行业领军企业,卧龙集团投资建设的包头永磁电机产业园项目不仅顺利投产,储能产线首台套可储存4800度电的储能集装箱也火速下线。“招商团队的赤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加上‘保姆式’的服务和优质的营商环境,让项目建设一路‘开挂’,既刷新了集团项目建设速度纪录,更让我们提前投产、快速见效!”裴植的话语里满是认可。

  能将卧龙集团、厦门钨业等产业链巨擘收入麾下,离不开青年招商团队的“独家秘籍”。第六招商组组长王晓萌,用走访200余家企业的“铁脚板”踩实招商路,在实战中积累宝贵经验;第八招商组组长赵丹,把上万字招商总结打磨成“智慧锦囊”,成为驰骋招商战场的“兵法书”。而“四三三”招商法则,更是他们屡战屡胜的“秘密武器”:40%用于“先遣战”,摸清市场脉络、锁定目标企业;30%由区领导跟进“关键局”,高位推动破除合作障碍;剩余30%靠市级乃至自治区领导打出“决胜招”,从战略高度促成项目落地。三方协同的“招商方程式”,让每一次出击都精准命中“靶心”。

  干部是激活发展动能的“源代码”,是点燃产业星火的“催化剂”。近两年来,为助力区域产业发展不断攀高向强,稀土高新区组织部门紧贴产业发展选育管用干部,给平台、压担子、强本领、重激励,涌现出一批懂产业、会招商的青年干将,实现产业发展与干部成长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良才善用,方能激活一池春水。自包头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以来,稀土高新区作为建设主战场,创新构建“一线考察识别+精准靶向培养+科学考核激励”的干部成长体系。在选拔机制上,以经济、招商领域专业人才为核心,广泛吸纳有潜力的年轻干部,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在任务管理上,制定“一对一”招商作战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状,确保招商工作有的放矢;在考核激励上,实施单独专项考核,2024年招商组“优秀”等次干部占比达40%,远超其他岗位标准,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在晋升通道上,优先选拔任用招商领域表现突出的干部,调任公务员占比达67%,让实干者有舞台、奋斗者有盼头。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同步构建“研讨+帮带”双轨赋能体系,每月定期组织招商业务大研讨,围绕产业政策解读、谈判技巧复盘、项目难题攻坚等核心议题搭建经验交流平台,推动干部在案例分享、思路碰撞中互学互鉴;创新推行“每组两人、点对点帮带”模式,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招商员“一对一”带教新人,手把手传授项目对接、企业研判等实战经验,为招商干部成长持续“充电蓄能”。

  如今的稀土高新区,青年招商铁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他们正以敢为人先的闯劲、攻坚克难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放大产业的“磁石效应”,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资源加速汇聚。(本报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婷婷)

编辑:付晓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