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包头市土右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强化体系建设、机制创新、品牌引领和科技赋能,推动基层治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深化,让“一站式”解纷机制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暖心站”与“连心桥”。
立足本土实际,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一个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问题联治于一体的实战平台。10月21日,记者走进土右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看到,4个综合接待窗口、7个专业对接室、6个多功能调解室以及心理咨询室、共享法庭等功能区科学布局,满足全要素、全流程规范化需求。这里创新推行“集中常驻+动态轮驻+因需随驻”机制,不仅推动信访、司法、法检公等18名人员常态入驻,更联动“张章宝工作室”“斯琴说法”等本土优质品牌力量随需而动,构建起“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中心主战、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事项全办结”。
土右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推行“登记受理—先行调解—分类转办—多元联动—跟办问效”五步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全流程闭环管理。针对跨区域、跨部门的“硬骨头”,那套行之有效的“吹哨联动”机制便发挥了作用:一旦乡镇“吹哨”,旗级中心立即响应,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力量下沉一线联合处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土右旗推动调解工作深深植根于乡土文化,从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中汲取治理智慧,探索出一条“法理情”相融合的新路径。“美云调解室”“老兵调解室”等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特色品牌应运而生,实现了矛盾化解与文化传承的双赢。同时,建立的“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微治理体系,推动服务力量主动下沉,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让服务零距离。今年以来,依托这些特色品牌已成功化解纠纷695起,基层纠纷化解率超过94%。
面向未来,强化科技赋能为基层治理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中心整合了全区政法综治信息平台与1300余路监控资源,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贯通的网格化指挥体系。远程调解系统已覆盖全旗9个乡镇,群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调解,便捷性大幅提升。(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菅治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