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披彩的深秋,呼伦湖湿地成千上万只候鸟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灵动的景致美不胜收。
呼伦湖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亚洲水禽的重要栖息繁殖地。为守护好这条“生命通道”,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强了对候鸟等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现已形成“水、陆、空、点”立体化巡护体系,做到“时间全天候、地域全覆盖”。通过加密巡护频次、扩大巡护范围、打击违法行为等一系列措施,重点强化对候鸟迁徙停歇地与活动区的管控。
保护区还依托动态监测与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开展候鸟种群数量、栖息状态及疫源疫病动态监测,系统掌握候鸟迁徙规律,为科学保护和精准管理提供坚实支撑。根据2025年秋季鸟类监测数据,保护区内共记录到10目22科41属68种75311只鸟类。相较2024年秋季增加21442只,以雁鸭类为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鸿雁、白琵鹭、大天鹅等15种1979只。
在关注候鸟迁徙安全的同时,呼伦湖保护区管理局还积极开展受伤鸟类的救护工作,一经发现因受伤、体弱等原因不能顺利迁徙的鸟类,迅速开展救治。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与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保护区吸引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已成为候鸟迁徙途中名副其实的“温暖驿站”。(本报记者 张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