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产业新闻

九原区:因地制宜成就虾美果香

  金秋时节,包头市九原区的广袤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科技化的设施农业大棚里,绿意盎然,瓜果飘香;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内,水波粼粼,鱼虾欢跃。

  在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一座座新建的现代化智能大棚整齐排列。10月21日,记者在智能大棚看到,从育苗到种植,棚内的智能感温控湿系统如同敏锐的“神经”,24小时精准监测着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并依据西红柿的生长特性,自动调节通风、遮阳、加湿设备。

九原区南美白对虾在黄河岸边的盐碱地安家。

  眼下,优然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南美白对虾长势喜人,工人们分工协作,抓紧捕捞。作为包头市唯一一个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到了200多亩,年产量可达18万斤,虾苗成活率可达到95%。南美白对虾得以“游”进黄河岸边的盐碱地,离不开合作社负责人高伟林近10年的反复试验。如今,这片粮食歉收的盐碱滩,已变成了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温床”。今年5月,他又前往安徽考察,成功引进了肉质鲜美的长江蟹,让九原区的“水产家族”再添新成员。

  在禾丰阳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无花果种植基地,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采摘。“无花果投产早、收益快、经济寿命长,是绝对的生态有机食品。”提起自家果实,合作社负责人卢一娇充满信心。该合作社目前建有30余栋日光温室种植无花果,先后引进了370多个国内外优质无花果品种,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最终筛选培育出“波姬红”等3个无花果品种,并制定了内蒙古西部日光温室有机无花果栽培技术规程。

  近年来,九原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王佳妮)

编辑:付晓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