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已浓,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区千亩控制百亩同步水肥自动化基地——钱家店镇项家窝堡村社会化服务MAP示范农场,成片的玉米已进入蜡熟期,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成熟的芬芳。农场院内,两套集装箱移动式智能精准灌溉系统尤为引人注目。
“智能精准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实时数据和作物叶柄监测结果,对玉米实施定时、定量、定点的精准水肥调控,显著提升农业管理效率与生产水平。这套系统为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农场经理李宇航介绍道。

2024年,该农场联合中化现代农业(内蒙古)有限公司与通辽市科尔沁区宏刚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在2500亩耕地中全面部署水肥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借助智能装备与物联网技术,赋予玉米田“感知能力”,实现缺肥缺水自动预警,并结合自动追肥与小流量滴灌技术,真正做到灌溉“按需分配”、养分“精准投送”。
系统投入使用后,原有324个出水阀整合为31个电磁阀,机井数量由18眼减少至8眼,地下及地面管道数量也大幅缩减,单次灌溉用水量较传统滴灌降低40%。同时,农场推广密植高产技术,种植密度从每亩4000株提升至6700株。通过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并施用液体肥料,采取少量多次施肥策略,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减肥增效的基础上,实现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全自动化灌溉系统与科尔沁区数字农业平台协同运作,降低人工成本超70%,目前仅需3名农艺师即可完成日常巡田与管理任务。
2025年,科尔沁区以千亩控制百亩同步水肥自动化模式为示范核心,统筹设立保水剂试验区、品种筛选区、水肥模型试验区及其他常规对照区,系统探索提升作物产量、品质与效益的新型节水控肥路径,持续推动区域农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迈进。(本报记者 鲍庆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