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石拐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政协性质和职能定位,把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的着力点,紧扣自治区、包头市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的相关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专题监督性协商,不断探索健全完善覆盖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常态化协商机制,持续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和贡献政协力量。
提高站位,不断提升助力发展的“大局观”
石拐区政协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连续多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常态化民主监督。3月份,自治区政协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开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专题监督性协商工作后,石拐区政协立即行动,积极贯彻落实,组建由主席任组长的总课题调研组和2个子课题调研组,专题调研组采取现场调研、界别讨论、调查问卷、部门协商等形式开展工作,力争专题监督性协商工作取得实效。
深入调研,精准找出影响发展的“症结点”
石拐区政协紧紧围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这一主题,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园区重点企业,认真开展走访调研,通过面对面座谈、点对点问卷调查,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了解掌握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和症结,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有关政务服务、要素保障、执法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委员之家”、基层政协委员工作站等阵地,引导委员广泛收集各类经营主体诉求和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关于营商环境优化的“政协声音”。结合调研查找和征集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政协常委会会议邀请区发改委、区政务服务局、区自然资源局等涉企部门,针对调研梳理出来的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会商,寻求解决方案。
加强督办,有解思维汇成发展的“硬措施”
石拐区政协聚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堵点”和“痛点”,广泛开展专题视察调研,持续强化对政务服务改革推进、纾困解难政策落实、执法监管规范等营商环境重点问题的民主监督。积极创新监督方式,将主席视察与专家参与相结合,政协领导分组带队,邀请专业人士,深入政务服务中心项目审批的服务窗口,现场查阅业务台账,与相关部门和企业深入座谈交流,验证整改成效,形成协商监督意见,不断提升民主监督质效,进一步督促各级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部署落实落地。
立行立改,抓实干成确保发展的“高质量”
石拐区政协围绕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这一主线,在广泛开展专题视察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位置超脱的优势,多次与政府部门坐在一起研讨解决路径,跑到上级部门争取支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有分量、有见地的对策建议。区政务服务局优化升级“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推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机制,提供全程代办帮办和免费快递寄送等快捷便民服务。同时在石拐产业园设立“政务服务工作站”实行“园区综合受理、分转部门审批、快递服务送达”服务模式,把企业“上门找服务”变为政府“主动送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区工商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服务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工作办法》,完善政企“连心桥”机制,畅通企业问题反映解决渠道,提升民营企业维权服务能力。区金融办开展多场政银企对接会,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司法部门建立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工作机制,探索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新模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涉企黑恶势力犯罪,开展经济犯罪积案清理行动,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对涉企案件的法律监督,促进市场主体守法合规经营。税务部门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助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在石拐区政协强有力的推动下,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有效解决。今年以来,石拐区“石心实意”为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投资解决土地置换、土地征拆、场地平整、配套重建等科创园区建设中的各种难题,筹措资金实施科创园区标准化厂房项目,加快旧区污水处理厂中水管线、给排水管网及泵站改造等园区配套工程建设。系统完成4784亩可利用工业用地和闲置(低效)土地梳理,盘活僵尸企业7户。常态化开展政企“连心桥”活动,累计解决企业运营、项目建设等各类问题164个。同时,紧紧围绕全市“两都”建设、打造“五大战新产业集群”,立足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累计落地项目58个、开工项目50个。特别是以明阳新能源制造产业园项目为“链主”,成功引进培育了主轴及轮毂铸造、玻璃纤维布剪裁、叶片试验检测和大件物流等全产业链配套项目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