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产业新闻

“包治百病”信不得

  近日,多起打着“包治百病”旗号向老年人兜售“健康管理仪”“养生饮品”等虚假宣传产品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这些标榜“高科技”“无副作用”“见效快”的产品,很容易误导老年群体掉入消费陷阱。

  此类骗局屡禁不止,一方面由于老年消费者多受健康问题困扰,且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对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容易被蛊惑;另一方面则是监管执法有难度,不法分子多与老年人点对点沟通,以口头方式诱骗,不留痕迹和证据。

  整治相关骗局,需要监管部门、社会组织等多方努力,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监管部门作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应加强对销售保健品商户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及时发现和查处虚假宣传行为,对保健品骗局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让不法商家明白黑心钱不能赚、更不敢赚。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建立奖励机制,发动群众揭露消费骗局,提供有效的维权途径,激发社会监督的积极性。

  让更多老年人树立科学的保健理念,才能有效避免保健品骗局屡屡得逞。如利用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所,搭建健康咨询平台,邀请专家讲解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制作方便老年人阅读的健康教育宣传册,提高老年人的自我辨别能力。此外,还应借助媒体广泛宣传科学保健理念,让老年人认识到没有任何一服“药方”能够包治百病。

  老年群体更需要关心和陪伴。不法商家往往利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通过假意关怀趁虚而入,借机推销产品。作为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远离温情编织的骗局。(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耿丹丹)

  

编辑:马丽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