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会议活动

村里来了“草木学社”

  近日,位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深处的乌兰察布市卓资县红召乡厂汉脑包村,迎来了一波特殊的“客人”——浙江大学草木学社的大学生,他们每日穿行在山林草木间,青春的气息涌动在青山深处。

  给一草一木戴上“身份证”

  近年来,卓资县红召乡厂汉脑包村把保护草原、森林挺在前头,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融合互促,这次邀请草木学社的大学生来村里进行草木资源调查就是一次全新探索。几天来,草木学社的大学生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山林溪涧,认真细致为每一株草木“建档立卡”,精准掌握林草种质资源现状、分布与特点,为今后开展林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浙江大学草木学社来厂汉脑包村开展草木资源调查

  让生态建设有了“科学顾问”

  草木资源调查是一门“科技活”。几天下来,草木学社的大学生们利用精密的工具设备和专业的调查技术,对植物群落进行了科学的取样勘查,形成了一件件标本、一份份记录,打造了本乡本土的草木资源库。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等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关报告,量身打造修复治理的科学方案,为生态保护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智慧引领。

  草木学社的学员们对采集到的草木资源标本进行整理记录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草木学社的学员们不仅来村里念“草木经”,也念“三农经”、“致富经”。几天下来,学员们在做好草木资源调查的同时,积极与村民沟通交流,经常与村“两委”共同研究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之路,在生态旅游、民宿打造、产业培育、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好的思路见解。一位学员说“在大青山深处搞田野调查,既能让所学专业有用武之地,也能为当地建设发展发挥光和热,很有意义”。

  大青山管理局乌兰察布市分局领导、厂汉脑包村“两委”与浙大草木学社的大学生座谈交流

  接下来,厂汉脑包村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与浙江大学草木学社建立常态长效交流合作机制,用好草木资源调查成果,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努力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的美丽乡村。(红召乡 冯玉海)

编辑:付晓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