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会议活动

卓资县:发展庭院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卓资县积极探索“庭院+”模式,科学规划村民房前屋后空地,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庭院种植、庭院养殖经济。经过精心打理和用心经营,村民庭院种植的瓜果蔬菜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

图片

  近日,在大榆树乡河子村孟栓牢家的庭院里,白菜、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郁郁葱葱,瓜果飘香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自家种植的玉米颗粒饱满,丰收在望。今年,孟栓牢还利用自家闲置空地建了鸡舍,让他的庭院经济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图片

  大榆树乡河子村村民孟栓牢:

  以前的院子都是堆放杂物的地方,现在自从发展了庭院经济,妇联给送了很多菜籽、秧苗,让我们在院子里种植各种蔬菜瓜果,不仅能够我们自己吃,也能留给孩子们吃。

图片

  家住旗下营镇伏虎村的王爱仙,早些年就有种植蔬菜大棚的经验,今年在妇联的支持下,她重拾老本行,在大棚里种植了苦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芹菜等各种时令蔬菜,一经上市,供不应求,王爱仙的致富梦再次被点燃。

图片

  旗下营镇伏虎村村民王爱仙:

  我从90年就开始种植蔬菜大棚,是全村第一家种植的,今年春季开始我们又种了,成熟以后拉到旗下营市场上卖,卖得挺好,年收入预计在15000-16000元左右,带动周边的村民发展庭院经济。

图片

  旗下营镇伏虎村村妇联主席李喜连:

  我们村共有560户发展庭院经济,我们代表县妇联免费发放10几种菜籽和秧苗,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不仅美化了环境,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有效增加的家庭收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一户一庭院,一处一“丰”景。“庭院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村民传统的种植模式,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使昔日的“小庭院”变成村民的“致富园”。

  图文:李姣

编辑:贾丕锐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