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乌兰察布瓜果飘香。在这个最美的季节,乌兰察布市的京蒙协作也结出累累硕果。
7月25日,走进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温室大棚,一串串晶莹透亮、红绿相间的小番茄错落有致地悬挂在枝头,无土栽培、自动温控、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控制着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温室大棚里生长的小番茄。(资料图)
在京蒙区域合作的版图中,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便是其中代表。该项目依托京蒙协作资金的支持,以智能温室为核心,着力打造服务首都的“中央厨房”及安全果蔬供应保障基地。
今年,乌兰察布市持续开展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多角度深层次与北京市开展务实合作。积极争取京蒙资金,重点支持百亿级马铃薯、牛羊乳等产业协作项目。同时依托察右后旗火山、兴和县察尔湖等资源,贯通农文旅、连接产加销,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现代设施农业改造提升同步推进,宏福、察尔湖等一批产业园区在京蒙协作中不断发展壮大。2025年,产业类项目资金占比达到70%以上,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京蒙协作最亮眼的成果。在四子王旗,自治区马铃薯现代产业园成功创建,全区马铃薯全产业链研究院也在此落户生根。马铃薯加工转化率提高至61%,产能突破20亿斤,全产业链产值高达79亿元。
乌兰察布借助京蒙协作这一黄金平台,围绕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马铃薯、牛羊乳等产业集群。察右中旗先后投入京蒙资金7048万元引入“京一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厂投入运营,实现“绿品出塞,非遗落蒙”,其生产的无明矾干湿粉条更是远销欧盟;扶持当地龙头企业“阴山优麦”创建“蒙薯”品牌,行销全国;先后投入京蒙资金2902万元与社会资本24719万元,在乌素图、土城子、科布尔镇建成14座马铃薯储存库及恒温库,储量达9.2万吨,将农产品销售期从一季延伸至四季,有效解决了30万吨马铃薯、20万吨冷凉蔬菜的贮藏难题,惠及18个村庄的2968名群众。

“蒙薯”薯条生产线。郭海燕 摄
当地的农产品直达首都市民餐桌,消费帮扶架起连心桥。依托“原味乌兰察布”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各旗县与北京对口区紧密对接,推动优质农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同时,乌兰察布市主动拥抱数字化发展浪潮,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拓展“直播+短视频+带货”模式,借力“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将兰格格酸奶、阴山优麦燕麦等乌兰察布好物源源不断地推介给全国各地消费者,线上销售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两地间的劳务协作为农牧民铺就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之路。乌兰察布商都县探索“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脱贫户)”模式,与希森公司合作,整合京蒙协作资金和衔接资金8360万元,建成700余座马铃薯温网式大棚,年均带动400户农民实现户均增收3万多元,辐射周边8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间接参与马铃薯种薯培育的农户达到1.3万户2.86万名,将希望的种子深植沃土,结出共富的果实。
乌兰察布市与北京对口区共同搭建起高效的区域劳务协作交流平台,依托“春风行动”等劳务品牌影响力、京蒙劳务协作网络专场招聘会、招聘月现场活动以及“直播带岗”等活动,为乌兰察布劳动者提供了大量优质岗位。同时,进一步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争取京蒙资金,实施劳务协作项目,为农牧民和脱贫人口开展技能培训、落实稳岗补贴等。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超过4.4亿元京蒙资金、78个项目落地乌兰察布,10家京籍企业落实新增投资4.09亿元,11898名农村劳动力在北京市帮扶下实现就业增收,一批批挂职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跨越三百公里双向奔赴,更有价值17.41亿元的乌兰察布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首都。
(海军 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