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会议活动

聚力创新 内蒙古跑出零碳“加速度”

  近段时间,零碳园区建设成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版图上的高频热词。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鼓励“绿电直供”等创新模式,将企业绿色转型与减碳增效推向新高潮,一张宏大的零碳产业发展蓝图正加速展开。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绿色浪潮中,内蒙古作为国家确定的八个碳排放双控先行探索地区之一,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正扮演着“先行者”角色。广袤的北疆大地以零碳园区为关键抓手,率先将能耗双控模式转向碳排放双控,不仅有效破解了新能源就地消纳的难题,更吸引了高载能产业集群的集聚,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航道。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从“首个零碳产业园”到“可复制范式”

  2022年,内蒙古在鄂尔多斯市率先打响了零碳园区建设的“第一枪”。鄂尔多斯市与远景科技集团联手打造了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这座园区以风光发电为基础,集成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操作平台和绿色产业集群,迅速成为全国首个高起点、可复制的零碳发展样板。

  该园区配套建设38.5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了80%电量本地风光直供,剩余20%通过电网灵活交易,确保了100%的绿电使用。其不仅提供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成熟范例,也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终端用电成本。

  在零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的同时,内蒙古也在零碳服务体系上不断探索并走在前列。鄂尔多斯在园区内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净零工业环境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碳足迹核算、绿电交易、CBAM认证等一站式服务。目前,该服务公司已成功帮助32家企业打通了绿色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示范效应”辐射多地“开花结果”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如同星火燎原,迅速在北疆大地燃起零碳产业的建设热潮。在这一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内蒙古多地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零碳发展路径,一批批示范性的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应运而生,构建起多元化的零碳产业新版图。

  作为内蒙古清洁能源大市和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赤峰与远景携手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和成本最低的绿色氢氨工程,这也是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绿色氢氨工程。

  据了解,该园区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通过先进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将波动性强的风光电力高效转化为稳定的绿氢、绿氨等清洁能源产品,为下游产业提供可靠的绿色燃料,实现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深度耦合。

  与此同时,包头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达茂零碳园区则将重点放在高载能产业的绿色转型上。园区正加快推进零碳合金项目建设,探索以绿电为核心、高载能产业为终端的绿色供能新模式。通过引入远景零碳技术和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为高能耗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树立国家标准 贡献中国方案

  为推动零碳园区建设从“示范点”走向“标准化”,内蒙古正在标准建设上持续发力。由鄂尔多斯市、远景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牵头编制的《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预计年底发布。作为首个面向零碳园区的国家标准,为全国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规范指引,也为未来向全球输出可复制的“中国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落地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到牵头制定零碳产业园标准,内蒙古绿色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这片昔日以资源驱动为主的区域,正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起以可再生能源为底座、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的零碳发展新格局,不仅为中国工业的绿色升级提供了重要样板,也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编辑:张雨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