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内蒙古经济

世界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带来文旅收入21.92亿元

  8月6日,阿拉善盟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召开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一年来,阿拉善盟在开发利用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世界遗产方面,遵循“保护性、限制性开发”要求,推进5A级景区创建,培育特色业态,打造旅游产品体系,累计接待游客超383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21.92亿元。

  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内蒙古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它填补了我国在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

  本次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列入世界遗产一年来的保护管理工作进展,以及围绕周年庆策划的系列主题宣传文化活动。一年来,在保护利用方面,阿拉善盟统筹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设立专门机构,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启动规划编制和立法保护,新建30余套监测设备,为合作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提供科技支撑,整体管理保护水平得到提升;在宣传报道方面,吸引百余家媒体参与报道,累计报道量超5.1万篇次,全网阅读量超10亿次,抖音话题播放量达8.8亿次;在构建全社会参与开发保护格局方面,引导120余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发展产业,户均年增收3-5万元;同时组建了148名农牧民生态管护员队伍和100余名队员的志愿服务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沙漠旅游宣传以及沙漠赛事活动保障等工作。

  当日展览馆还举办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主题图片展,通过“申遗之路、地质奇观、万物共栖、人与自然”4个单元,向广大参观者全景展现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这一自然遗产的多维价值,展示阿拉善盟与内蒙古在生态保护与发展协同并进中的实践与成果。下一步,阿拉善盟将持续深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记者  张慧玲)

编辑:张雨婷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