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经济 > 产业新闻

武川县党建引领破题农村“空心困局”

  “以前村里到处是闲置房屋,院里也是杂草丛生,年轻人都出去了,看着心里空落落的。现在好了,村党支部把闲置院子租过去改造,企业一接手,老院子立马变了样!”近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德胜营村村民贺全才站在正在改造的门斗沟村院落前,满脸笑意地分享着空心村整治带来的实惠。

  老贺计划把自家闲置院子租出去,每年能多一笔收入,更让他高兴的是,亲眼看着村里产业兴起、游客往来,老村子焕发新生机,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这份喜悦,正是德胜营村以党建引领盘活闲置资源、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缩影。

  党建引领破题“空心困局”

  曾经的德胜营村,因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空心化”的问题严重拖慢了村庄发展的脚步。面对这一困局,今年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敲门行动”。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足迹遍布100余户村民家中,精准摸清了每一处闲置院落的位置、面积、产权等基础信息。经过细致摸排,梳理了37套可利用的闲置院落,为后续盘活资源、破解“空心化”难题绘制了清晰的“作战图”,也为村庄的焕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学施策激活“沉睡资源”

  “以前总向往诗和远方,没想到在德胜营村就找到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张女士谈起租赁体验满是欣喜。

  依托前期走访成果,村党支部联合镇党委与规划企业,以“文化赋能、产业融合”为导向,立足德胜营村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文化底蕴,制定《武川县哈乐镇人民政府关于解决空心村问题工作实施方案》,将空心村整治与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庭院经济深度结合,村里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农户以入股方式将闲置院落交由村集体统筹,由企业负责改造升级,推动土地资源从“低效闲置”转向“高效利用”。德胜营村已成功出租11套院落。

  目前,门斗沟村的12套院落正在加紧施工,同步推进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周边景区游客及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使院落重新焕发生机。

  共建共享绘就“振兴图景”

  整治工作伊始,部分村民对政策存疑、观望改造效果。村党支部随即以“党员包户+小组座谈”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组织村民线上观看先进地区整治成效。

  同时,将门斗沟村改造院落作为“样板间”,邀请村民参观,村民态度从“被动观望”转为“主动参与”。

  村民王大爷不仅主动出租自家闲置院落,还带动邻里加入,感慨道:“政策好,跟着党支部干,老院子能变废为宝,村子也能热闹起来!”随着参与度提升,5户村民主动将闲置房屋出租给村委会,形成“支部引领、企业助力、村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如今的德胜营村,正在将空心村的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昔日冷清的村落逐渐苏醒,闲置资源盘活,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照进现实。

  哈乐镇也在同步谋划把门斗沟村、德胜营机车小镇、哈拉沁水库、尊胜寺等景点串联起来,并联动新城区旅游资源,打造“吃住游”完整产业链。(本报记者  郑学良)

编辑:付晓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